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木构造建筑保护技能”分会
2017 ·上海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
2017 Shanghai
关于本次会议,之前已经陆续向大家先容了不同专题的内容。
这次分享的是来自日韩专家的研讨报告,通过理论和实例的结合,日韩专家先容了建筑遗产保护和修复的技能理念和成果,包括建筑遗产的抗震性能评估,湿润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危害,寺庙石塔保护和掩护,对建筑遗产中彩色玻璃的修复等内容。
❶
PART I
日本建筑遗产的抗震性能评价和加强
在该报告中,来自名古屋市立大学的青木孝义军长西席认为,相较于历史悠久的木构造建筑,日今年夜部分的建筑遗产是由石头和砖构造构成的,砌体被认为是最早的建筑技能之一。
同时,他指出由于缺少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老化问题等信息,现存砖砌建筑的历史构造的抗震性能评估和地震薄弱性评价是一项十分具有寻衅性的任务。但是,进行这种剖析和评估不仅有助于掩护一个特定的构造,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保护。
青木孝义军长西席以半田红砖大楼(Handa Akarenga Buiding)为例,先容了他在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
该建筑最初建于1898年,原是马鲁萨巴苏舒公司的一家酿酒厂,由建筑师妻木赖黄设计,他这天本明治期间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
由于该建筑是为了保持低温和湿度而建造的,以是它的构造由二到五层的墙壁和拱形地板构成。
在之后的110多年里,这个构造一贯以各种形式被保存下来。自2004年起,该建筑便是已注册的有形文化遗产。自2009年2月23日起,该建筑被经济、贸易和工业部门指定为当代工业遗产建筑。
半田红砖大楼的外面展示图
半田红砖大楼历史沿革的示意图
大楼内部构造和构建的示意图
半田红砖大楼曾受到大地震的威胁,因此在2004年进行了加固事情。在对该建筑物加固前后,青木孝义军长西席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微震丈量、材料实验和地震性能评价。
为得到半田红砖大楼动态构造特性的数据,他们采取环境振动的方法对微震进行了丈量。通过对加固事情前后的固有频率的差异剖析,他们创造了加固事情前后两倍的刚度增量。
对大楼抗震性能改进的测试结果展示
此外,他们还进行了材料实验,以确定构造中所用砖和砂浆的杨氏模型、抗压、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
该构造的三维模型建立了非线性静力学(弹性)剖析,并对地震薄弱性进行了评价。
利用容量谱法,他们对该构造的“性能点”进行了评估,得到了10厘米的光谱位移和0.50g的光谱加速度。
材料实验的讲解和剖析
❷
PART II
雨水渗透对木构造堕落的湿热剖析
来自足利工业大学的斋藤弘昭师长西席做了针对木构造建筑受湿润环境影响的主题演讲。他关注的是木构造建筑在湿润环境中会受到木腐真菌、白蚁和甲虫的生物降解风险。这些恶化成分应通过对木构造长期保存的方法予以防止。
斋藤弘昭师长西席首先谈论了木腐真菌在湿润环境下对胶合板和木框架等木质部件的退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东亚沿海景象区域的强降水和温和景象可能会增加木材老化的风险,并且这种湿热的环境导致了木材进一步老化。
各种木腐真菌在湿热心况下对木材的腐蚀示意图
据此,斋藤弘昭师长西席开拓了一种木材老化扩展预测模型,该模型可根据湿热特色来适应木构造。
在这种湿热剖析中,木腐真菌生物反应产生的水分被嵌入到模型中,因而水分的转移和雨水穿透墙的浸染可以得到剖析,同时模型中的木材老化速率与木材材质的湿热条件是干系的。
湿热剖析模型中对雨水渗入木材情形的推算
❸
PART III
百济王朝弥勒寺石塔的修复和保护
来自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张宪德教授先容了关于在古代百济王朝建造的弥勒寺遗址石塔的拆除修复和保护。
弥勒寺是百济王朝期间最大的寺庙,遗址被划分为Joongwon(中部区)、Seowon(西部地区)和Dongwon(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有一座木塔,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各有一座石塔。
百济王朝期间建立的弥勒寺
西部石塔的残留部分
中部地区的木塔和石塔在历史上被毁(中部的石塔最近被修复),西部地区的石塔部分坍塌,六层以下有部分遗留。在1910年日本殖民期间,日本学社Sekino Tadashi(关野真)选择了西部塔进行修复,并在1915年用混凝土和钢筋加固了却构。
修复后的石塔风貌
张宪德教授研究了西塔修复中的各种新技能和工艺,包括加固技能、原材料再利用、矿物粘结剂添补空隙、地基加固和数字仿照修复等。
在此根本上,他还磋商了西塔的历史沿革和历史代价,并先容了其修复工程的最新技能成果。
数字仿照修复图示
❹
PART Ⅳ
案例讲解韩国当代建筑遗产的修复技能
来自韩国世韩公司的代表高朱焕师长西席通过1898年的明洞大教堂案例,先容了彩色玻璃的修复技能和成果。大多数彩色玻璃是在西方国家制造的,直到1950年代制作工艺才传到韩国。
在1950年到1970年之间,由于金融问题,国家缺少对彩色玻璃制造业的支持。然而,1970之后,在教堂的支持下,韩国当地的艺术家和工匠开始制造彩色玻璃。
1975年,由韩国艺术家制作的第一块彩色玻璃安装于药岘天主教堂祭坛石后方的窗户上,以是明洞大教堂的彩色玻璃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对其修缮和复原的详细方针和规定却迟迟没有落定。
药岘天主教堂祭坛及其后方的彩色玻璃窗
根据文化财产保护法,明洞大教堂于1977年11月22日当选为国家遗产。通过对教堂彩色玻璃的修复,高朱焕师长西席详细先容了修复事情和检测的过程,并根据研究、修复过程和技能进行了剖析磋商。
对各种彩色玻璃窗的剖析过程图示
至此,我们已将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研讨会“木构造建筑保护专题会议”的全部研讨内容分享给大家。
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须要共同的努力与参与。希望能够借助媒体传播的力量,使未能与会的遗产保护参与者都能够从中有所收成和启示。
(审读:丛绿 编辑:俞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