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初高中计算并不多,为什么很多小学数学老师都在说口算很重要?
小学老师大部分数学水平太低,小学其实最重要的是计算水平而非口算,而大部分小学孩子学不好数学是因为纠结在语文上,看不懂题,还有就是应用题太多,更可气的是很多编题人不好好说话,更更可气的是最近几年专家说要提高文字量,语文之外的科目也要提高阅读水平,我就问你们,提高阅读水平就是要增加文字和废话吗,有时候大人也看不懂,最后忽略了最重要的计算水平,忽略了运算律的使用,而运算律才是初等数学的核心。
第一,计算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能力,计算不仅仅是算出正确结果,其中包含对计算的理解、简化。第二,初高中的计算已经更进一步,虽然不再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如果没有小学四则运算作基础,初高中的运算就无从谈起。第三,不能只看到高一级的能力要求,认为培养基础能力就是浪费时间。就像你吃饭一样,你吃了五个馒头吃饱了,不能说前四个馒头就是浪费。
初高中计算只是不以单纯计算的形式出现,实际上几乎所有非概念辨析题都包含计算。
初高中数学题,口算很重要,没有一定的口算能力,草稿纸上一步步算可以说根本不切实际,还有一些长代数式的运算,基本都是口算笔算混合。如果纯笔算,作业都可能来不及做。
现在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受诟病,从口算练起是科学的。
说口算重要的,估计是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因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没啥太多的技巧,没什么借位、进位的算法,熟练了就为20以上的加减法打好了基础,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较大帮助。
比如22-8=14,在计算时孩子要先算12-8=4,然后4+10=14。口算熟练的孩子很快会给出答案,不熟练的孩子,算的慢不说,错误率也会增加。
因为在小学,口算好了,才能不影响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这是数学和生活的基础。
相当于语文的声母韵母,在你小学很重要。但是你的高中老师一定不会提问你,声母韵母的知识,高中也不会考这个。
西方人不重视口算,但是闹笑话。那个最著名的段子就是,买个商品52块钱,给了服务员102,她还给你2块,再找你48。
你懂了吗?
数学:听课感觉能听懂,为什么一做题就蒙圈了
课一听就懂,题一做就错。这是中等生学习数理化普遍存在的老问题了,若不及时纠正,考试肯定要吃大亏,并影响学习的心态和信心!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主要分成下列四类并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效果明显。
1.死记硬背,不善推理。这类同学记忆力强,文科成绩优秀,偏科严重。理科,尤其是数学,必须学会多步推导,为此强化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就像下中国象棋,你虽然熟悉马走日字象飞田等所有的走法,但还是输!因为你实战训练远远不够!
2.只用左脑,不用右脑。这类同学抽象思维很好,抓到题就埋头进行冗长的推导和计算,从不考虑图像方法和形象思维,事倍功半,往往辛苦弄出的结果是错的,白费劲!数学就是数与形。这类同学需多练习几何,欣赏到简单之美!
3.只用右脑,不用左脑。做数学题是靠一步步变形完成的。这类同学形象思维强,几何好,有直觉和判断力,但抽象思维不行,不敢尝试繁锁的抽象推导和精细计算,眼高手低,能看到河对岸,就是游不过去。这类同学多练习代数式运算的技巧。
4.只会进,不会退。这类同学做一般的题可以,但一遇到难题就败下阵来,这也是众多中等生遇到的瓶颈!为何?不会拆题!就像陡然爬上峭壁很难,但如果放缓坡度,分成几个阶梯,登顶不就轻松了?一开始就要把条件或结论在形式上作改写、转换处理,一直划归到简单的、特殊的、熟悉的情况,这样就按不同的知识板块拆题了。这里关键有两点:第一,会逆推逆运算,既要认得上学的路,又要会回家!第二,会退,先退到特殊的、简单的情况,再进,就像拳击先回收再出击,更有力!这要经历长期艰辛的磨练才有效。一旦学会拆题,你就快坐上学霸的位子了!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