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模式日益多元化。在传统的营业收入之外,营业外收入成为企业盈利的重要补充。本文将从营业外收入的定义、构成、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一、营业外收入的定义与构成
1. 定义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这些收入通常不具备经常性、稳定性,但对企业盈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构成
(1)投资收益:企业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或进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取得的收益。
(2)处置固定资产收益: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如厂房、设备等)所取得的收益。
(3)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如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所取得的收益。
(4)政府补助:企业从政府获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5)其他营业外收入:如捐赠、罚款、赔偿等。
二、营业外收入的作用
1.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营业外收入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营业外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不足,保证企业盈利水平。
2. 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营业外收入的增加,可以降低企业对主营业务收入的依赖,使企业财务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3. 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通过投资、捐赠等营业外收入方式,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在追求营业外收入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这有助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提高营业外收入
1. 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
企业应积极拓展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可以通过购买优质股票、债券、基金等产品,或进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 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等进行评估,合理处置低效、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强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开发,提高企业整体价值。
3. 积极争取政府补助
企业应密切关注政府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加强与企业所在地的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政策获取能力。
4. 发挥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捐赠、***等***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盈利的重要补充,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营业外收入的重要性,通过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优化资产结构、争取政府补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式,提高营业外收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