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我是老乡,一贯以为曹操很牛。在中国曹操的有名度很高,那句说曹操曹操到,就表明曹操实在是全民的偶像。
佩服曹操,还是由于曹操实在并不是官二代。在那个什么都看出身的年代,曹操的出身很尴尬,父亲虽然是个太尉,却是费钱买的,并不高明。在那个时期,三公一抓一大把,袁绍家实在比曹操家更牛,四世三公,随便拉出哪一个都比曹操强。而且袁绍一家那是清流人士神往的家族,袁绍家有学问,而且官宦子弟,显赫门庭,该当是白玉为堂金做马的一种。但曹操是寺人的后人,爷爷曹腾是中常侍,虽然做了天子身边的近臣,但曹操一贯不得志。
从前的曹操,连一个主持人都看不上,旦月评的许劭便是对曹操熟视无睹,不知道曹操用了什么方法,才得到一句“治世之能臣,浊世之奸雄”的评价,愉快得曹操持续几天都没安歇好。

一个小时候彷佛大家都不看好的二流子曹操居然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那么曹操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其一,敢担责,有勇气。曹操这个人干事有魄力,不缩头缩尾。当年做洛阳北部尉的时候,就能捉住大寺人蹇硕的叔父蹇图说事,而且惩处不法之徒条理明晰,让人夸奖。
其二,知进退,善思变。曹操这个人目标明确,但长于明哲保身,不做无谓的捐躯,曹操不是愣头青,曹操知道轻重缓急。小说三国演义写曹操行刺董卓虽然是虚构的,但很符合曹操的性情,既然杀不了逆贼董卓,不如暂时先退一步。保存住有用之躯再说。
其三,长于用人,博采众长。曹操这个人唯才是举,他一反东汉豪强专政讲求“门第世资”的用人传统,主见任人唯贤,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广选人才,以至“选将于亡虏之内”。郭嘉,满宠出身低微,由于富于打算而被擢拔,于禁、乐进以年夜胆善战被选拔于小吏之中,有才干的许攸在袁绍那里受排挤,投曹后受到殊遇,曹操俘虏关羽后,明知留不住他,仍待为上宾,陈琳替袁绍写檄文骂他三代祖宗,他也因才而加重用。张辽也是他从俘虏中选出来而成为名将并立过大功的人。
其四,曹操不是不学无术的人,曹操是个大学问家,而且诗词在三国期间那是超一流的高手。其余在军事上曹操也是计策家,你像官渡之战曹操之以是取胜,虽然由浩瀚谋士谋划,但曹操多谋善断也是最为主要的成分。
其五,广开言路,曹操曾于公元206年别出心裁地下了一道“求言令”,希望部下都能畅所欲言,言无不尽。为了鼓励进谏,曹操还对出于好心而提了缺点见地的人也给予奖赏,希望下属们不要心存顾虑而不敢进谏。 公元207年,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三郡,搜聚大家见地。当时绝大多数部下担心荆州刘表会在刘备的帮助下突袭许昌,均反对北征,只有大臣郭嘉一人认为不必担心后方。结果曹操采纳了郭嘉的见地,北征大获全胜。凯旋之后,这些不主见北征的大臣们都心惊肉跳地等待惩罚。曹操不仅没有惩罚,反而予以重赏。曹操委婉地说:“这次北征得胜实属侥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因此相赏,后勿难言之。”其存心何等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