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浚县还流传着一首七言八景诗:
伾山晓月望冲天,
龙洞祥云升紫烟;

瑶池玉女留仙迹,
岁寒双秀浮丘巅;
云溪燕语卫水舟,
西有善化奇峰头;
同山晚照白日现,
淇门风扫万古流。
关于浚县八景的来源,最夙兴源于元朝马德华 《浚州八景》的八篇诗作。
上次说过浚县八景及其俏丽的传说之一:伾山晓月,这次我们看看浚县八景之二:龙洞祥云。浚县大伾山东侧石崖内有三个天然形成洞穴,当地人称龙洞。洞内奇景幽深莫测,据传与浮丘山相通。龙洞祥云是指每当阴雨景象即将来临之际,洞内便生出袅袅环抱雾气,形似升腾祥云,人们称这里为“龙洞祥云升紫烟”。
元代马德华 《浚州八景》的诗作中对“龙洞祥云”是这样描写的:
巨灵裂山石,洞府何虚深。
风雷震龙穴,秋月结长秋。
寒通淇门雪,气接浮丘岑。
愿为崇朝雨,式此济时心。
龙洞祥云的传说
龙洞表面石崖上刻有五条蟠龙,这五条龙相互盘绕,维妙维肖。传说这是东海龙王敖广的五个儿子,因过腻了龙宫酒宴歌舞的生活,便相约到人间邀游。这天来到黎阳上空,只见烈日炎炎,河滨井枯,庄稼都旱去世了。人们正捻喷鼻香祷告,可是天上却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五小龙急了,一个说:“为啥人间这么旱,父王还弗成云布雨?”另一个说:“大概父王只顾歌舞酒肉,根本没感到人间的疾苦。”最小的儿子说:“算了,要等父王下雨,不知到什么时候了,不如咱弟兄几个布些雨下去,显显技艺,也让父王高兴高兴。”这主张一出,弟兄几个同等赞许。于是,五条小龙也不放风也不施电,只聚了些乌云, 就在云端里施展起本领来,哗啦啦下了一天一夜的透雨。
龙王私自行雨之事,玉皇很快就知道了,勃然大怒,就要发兵问罪。老龙王得知后就要发令将五子捉回斩首。智囊一听要动真格,急忙上前劝道:“大王息怒,五子行雨本出于美意,并不知犯了天规,如今假如斩了他们,恐怕娘娘那里不好交代。”“斩不得,斩不得呀!
”虾兵蟹将跪了一地。龙王一看,没了主张,问智囊:“依你看该咋办?”智囊上前小声道:“不如将五子暂时贬出龙宫,玉帝那里也好有个交代。”龙王想了想,只好道:“就这么办吧。”这龙假如被贬出龙宫,便不在仙册了,玉皇也就无从追查,这案子也就这样搁下了。那五条小龙没想到一场好雨却惹下了大祸,与其回去让杀了头,还不如干脆云游到底。它们创造大伾山风光幽美,又紧临黄河,就在大伾山石崖上结洞为穴,住了下来。前面黄河滔滔一望无边,后有卫河淙淙清澈见底,大伾山八洞八亭可以尽情优游,黄河鲤鱼淇河鲫鱼卫河鱼可以尽情享受,五条小龙在大伾山竟乐不思乡。每逢天旱人们祷告求雨,五条小龙也各显神通吐些云气,了局好雨。韶光长了,人们都知道大伾山上的龙灵验。地方州府呈报到皇上那里。皇上御笔一挥,即封五位小龙为“康显侯”。
后来,因龙母思儿心切,整天哭哭啼啼,龙王就买通了太白金星,让他劝劝玉皇。玉皇念小龙无知,又是初犯,就赦免了他们的罪。龙王重新召回了五条小龙。后来这石壁上,就只留下五条龙的身影。每逢天将下雨,那龙洞依旧喷云吐雾,形成龙洞祥云升紫烟的奇景。来源:看浚县 野外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