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那些带有浓厚家乡口音的中国式英语发音
能说会听英语就不错啦,我就羡慕不已啦,至于口音无所谓啊,只要老外能听懂就行。会说中国话的老外,很少有不带口音的,只要我能听懂,我就觉得这老外挺能干还会说中国话,因为不是说的本国话口音自然忽略不计啦。所以在异国他乡说英语带口音,本地人只要能听懂,我想他们也不会在乎的吧,除非遇见了民粹那就是特例啦
1.要看有没有需要。英语口语好是好事。但进步取决于天生条件和练习的时间。如果工作生活中没有这个需要,没必要花太大精力。这辈子这么短,没体验过的事这么多,英语口语应该排不到应该试的事的优先名单上。
2.如果有需要,或者就是热爱英语口语,那就要花时间,尤其是如果没有英语环境,比如在国内。每天至少花2-3个小时听,模仿是第一步。因为需要,因为热爱,就不要再给自己找偷懒的理由了。

3.不要轻易放弃。通常前3个月会怀疑自己进步太慢。但口语和听力往往会在3-4个月后跳跃式进步。唯一的前提是每天至少2-3个小时。
4.从基础练起。遇到很多人字母C, V, L和H都发不准。所以第一步一定要把字母,音标学准。
5.有条件的,每天2-3个小时精听,模仿。1-2个小时就在背景放英文,可以边做家务边听。
6.美音,英音先选一个。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多听,多模仿,就是我们小时候学说中文的历程。
如何拯救那些拿走有浓重家乡口音的中国式英语发音?
对于题主这个“古怪”的问题,我想做以下答复,逐条“反驳”这个观点:
1)中国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国度,老祖宗早就“看透”了国人(古人算起)的典型心态:不误实,好虚荣。所以,早早就编出了个“买椟还珠”的故事以告诫后人:大把人之重外表,不重实质。它说的就是当今国人“学”英语的心态:学英语讲一口漂亮的发音,比把话说好还要紧!
古人只看中装珍珠的盒子,认为它比珍珠更重要,对珍珠却不识货!
这是古人对今天人学英语的“警示”。
2)题主动用了“拯救”二字,看来学习者“病得不轻”,不仅是“治”,还要“拯救”。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拯救???
你说的是哪里的中国话?湖南的,还是西北的?还是其它什么地方的?你“拯救”过你的“国语”了吗?你可曾因为说一口比不上CCTV播音员的普通话想到过撞墙而死???
在中国都没有人“强求”你必须说一口正宗京腔或者堪比播音员的普通话你才能活在这世上,你有何必“拯救”一个说英语带家长浓重口音的中国人?
这跟古人说的买椟还珠有什么区别?
3) 学英语,把英语“讲”的漂亮固然可以“加分”,讲的不漂亮,把-话-说-好就够了,管你说的是什么南腔北调!
你的中国话难道不是如此?
当然,你如果是从事对语音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
4)我的英语是科班出身,我不能说我的英语堪比播音员,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走遍世界各地都沟通无障碍,我觉得已经完全足够了,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法国的,德国的,英国美国的澳大利亚的会曾经“耻笑”过我的英语发音如何,他们完全听懂我说的英语已经够了。
奇怪就奇怪在,我只有回到中国,我在跟一个懂或不懂英语的中国人说英语时,才会在他那里有一种“被耻笑”的感觉,而此公却可能连国门都没有出过。
所以,除非你学英语是为了跟另外一个中国人说,否则,根本没必要“拯救”什么东西,而且只有跟中国人说英语你的发音才得倍加小心了,你会被对方鄙视的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至于你说的英语有没有没内容(把话说好),他才不管了,这是你才有“要拯救”的自卑:因为他就是个买椟还珠的人。
希望能“拯救”你自卑的学英语感,而不是“拯救”你学英语的“烂”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