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一)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人、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打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韶光的:春天、明年、清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纯挚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生理活动或存在变革等的词。
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扬、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滞、禁止
表示存在变革消逝:存在、在、有、即是、发生、演化、发展、成长、去世亡、消灭
表示生理活动:爱、恨、伯、惦记、打算、喜好、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乐意、肯、敢、要、应该、该当、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考试测验”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
AA 看——看看 想——想想 试——试试 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谈论——谈论谈论 安歇——安歇安歇
动词比较繁芜,有的须要加以解释。
1.动词“是”
(1).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即是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便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2).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
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年夜胆”、“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叨教,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叨教,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备可以”。但它们常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不雅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景象[该当]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玉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常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子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子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子的:好、坏、伟大、年夜胆、精良、聪明、诚笃、冒失、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洁、洁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闇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年夜胆”、“非常整洁”、“太去世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洁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 慢——逐步(的) 双音节:AABB式 诚笃——老诚笃实 整洁——整整洁齐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样平常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武断、健全、壮大、生动、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温柔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
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
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高下、旁边”等,如“一百多”、“一千旁边”;第二, 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
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常常涌如今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当代汉语中,数词一样平常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润色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
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落(了)、低落(了)——指差额。
例如从十减少到一,该当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落到(为)、低落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打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打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 当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比较,个中量词特殊丰富,这就使当代汉语增加了差异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近几十年来,还涌现了一些复合量词,
例如:架次: 打算飞机架 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翱翔十次 叫“十架次”,五架飞机翱翔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翱翔一次也叫”十架次“。人次:打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打算单位。三吨货色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来源:Zxxk.Com] 吨海里:是打算海运(水运)货色的计量单位,打算方法同吨公里。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韶光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韶光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便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浸染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差异人、物、情形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
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备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
“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涌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多少人,打消听话人,可称为“打消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打消式”,也可是“包括式”。
例如: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②王师长西席,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打消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称于“我”,有时相称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 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若何、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定、润色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韶光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加倍、有点儿、稍、轻微、略微、差不多、险些、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统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韶光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立时、急速、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每每、逐渐、一贯、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久、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一定、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切实其实、是、是否、可、大概、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真、居然、何尝、实在、明明、正好、难免不免、只好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浸染。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合营用的: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合营用的: 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纵然……也 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差异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常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奇丽。
②这件衣服特殊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同等赞许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殊”,也可以说“(特殊)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殊”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见地同等”,也可以说“(同等)见地”,“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甲 乙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构造”,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身分,表示韶光、处所、办法、条件、工具等的虚词。
例如:
表韶光: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办法、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由、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
表缘故原由、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工具、关联的:对、对付、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打消的:除了、除非
1. 介词构造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韶光), 〔沿着河边〕提高(表方向) 〔对学生〕卖力(表工具) 〔连根〕拔起来(表工具)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墨客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剖析是精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边界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付、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率,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它们的差异: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办法 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样平常可以。
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由、通过”等词。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纵然、那么、由于、以是、因此”等。“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
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更换。
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方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样平常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身分,可以相互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
第二,介词“和” 前面可以涌近况语,连词“和”不能。
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涌如今一个句号或一个身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发言”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发言,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样平常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整顿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构造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 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1.构造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身分和中央语之间的构造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措辞的构造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①残酷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支配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
我猜着了。②唉呀!
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④喂!
现在开会了。⑤嗯!
我立时就去。
例①表喜悦,
例②表惊异,
例③表觉醒,
例④表呼唤,
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样平常不同别的词语发生构造关系,常作独立身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 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构造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 声音,每每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只管即便采取通畅的写法。
4.其余,叹词可以作句子身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三、词类辨析:
(1)名与动、形的差异: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大家、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高下下、前前后后、左旁边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谈论谈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定)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样平常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 2)动词、形容词的差异:
A.前加“很”,一样平常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谈论谈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 如:喜好(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 3)副词和形容词的差异: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同等的见地”,不能说“一概的见地”。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见地同等”,不能说“大家的见地一概”。
c.副词除“不、大概、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样平常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办法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同等不一致?
(4)韶光副词和韶光名词的差异:
a.韶光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形”。韶光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形”。
b.韶光名词做主语,如:“本日星期天”,“现在是清晨八点钟”,“比来很冷”;而韶光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清晨八点整”。
c.韶光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清晨;韶光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韶光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韶光副词不能。练习:
A.急速、立时、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若何差异: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由、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以是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便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便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样平常可以。如:来日诰日我在学校等你。来日诰日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差异: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润色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涌如今一个句子或一个身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发言。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常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干系,这样的词便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差异: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 了很多钱。(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