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这些印象实在是对币圈的印象,而币圈又是区块链行业目前最热闹的地方。
以是,本文题目也可以理解成,不要轻易进入与币干系的区块链项目——不要来币圈。
当你还没有什么事情履历时,看到区块链行业的招聘,大概你会好奇神往。

一方面是对区块链行业本身的好奇。区块链行业”去中央化“、”环球分布式办公“一贯都是看上去很美,但现实便是,大部分员工还是只能老诚笃实在某个高等或普通的办公楼(或者联合办公)集中办公,集中搬砖。
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一贯充满“暴富”神话。谁谁谁之前买了什么什么币,赚了100倍,公司哪个看似普通的程序员三年前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出去开场会认识的不是合资人便是VP以上级别,谁谁谁之前是从华尔街投行回来的……
这个行业到底充斥着什么样的妖妖怪魅?
第一层:前外洋投行从业者、前传统金融从业者(P2P大佬大概多)、其他行业闻风而来的人、媒体等,紧张卖力项目研发、宣扬包装,让项目看上去高大上。
第二层:KOL、KOC等社群头目,卖力项目宣扬,紧张是喊单。
看上去客不雅观理性的剖析文章、小***等,都是各方利益交织后的结果,在这个行业,没有绝对的公正客不雅观。
这在金融界也不是什么奇闻,一部叫《监守自盗》的记录片中,还原了2008年金融危急期间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与政客、经济学家、财经互为谋利、相互妥协的底细。
这放在金融圈不敷齿数的区块链”币圈“也同样适用,只是玩的没那么高等。
这个行业很年轻,拿海内来说,OKCoin和Huobi在2013年景立,后来者币安,一贯打着国际牌,实质的技能和运营团队也在海内。他们是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后的十多年之后才涌现的,在两个不一样的历史节点上,互联网行业成熟,商业模式清晰可见;比较之下,区块链行业嗷嗷待哺,统统都是新的,规律难寻,在异业互助和管理上,碰着不按照规则办事的几率更大。
如果大家都不按规则办事,那你会选择按照规则办事吗?答案很模糊,你不能高估人性。
如果没有任何社会履历就直接来到这里,一定不是一个最优选择。它看上去很美好,未来的饼也画得很圆,但实际上,虚幻的代价感会让人温水煮蛙,由于一贯没有真正触摸到代价所在,就彷佛团队一贯在努力做一件天子的新衣,知道的人说好,外人看来实在是虚无缥缈。
那这个圈子有什么玩法?项目有什么代价?用户从哪来?项目的详细运用在哪里?
答案一样平常是,不得而知。
2. 选择与谁一起并肩作战,比较主要。
其次,这是个不负责的行业。我说的不负责,并不是所有项目都是玩玩,而是大部分情形下,你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情过程都会创造”还能有这种操作“?
详细的,可以在各大社群里看到。小到一张海报,大到一次项目方高层的AMA(线上问答),你都会创造个中的奥妙所在。币圈的人仿佛没有真正在这个天下存在过,名字是假的/昵称/英文名,很少有人真名真姓的站出来说,”我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合资人“。
2020年3月13日比特币暴跌40%,看上去”数字黄金“的故事就要闭幕了,这一年的开始,彷佛是某些数字货币白皮书上的概要,环球疫情、美股暴跌……人们一贯从一个崇奉流转到另一个崇奉,马一直蹄地在危急中转换生存的思维。
任何行业都有灰色,只是由于规则和法律,制约了这些不合理的地方。现在在区块链行业里的人,都想成为制订规则的那个人。如果说这个行业有一天被正名了,那不是靠某个项目、某个交易所、某个矿、某个技能要付出努力,而是全体区块链行业的方方面面都要努力去污名化。大概首先,是从交易所抵制上辣鸡币开始。
3. 大略概括币圈运作实质,从0到1,再从1到0
币圈项目最基本的职责分工:技能、运营、市场
如果把全体项目当成一个工厂,那么技能生产币,运营包装币,市场分销币。
技能团队,不用多说,是一个项目根本的根本,把代码搞定,币就出来了。
运营团队,紧张卖力推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市情上有的和不被封的就可以,SEO、社交媒体、社群,内容形式可以是笔墨、图片、短***,详细也可以是H5、长图、海报等……运营团队如果细分的话有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等,无论这个团队有多少人,多少工种,宗旨是产品(币)包装得看上去是那么回事,然后上市,卖掉,完成融资。
市场团队,有时候市场和运营不是完备割裂开,市场的职责可能更加对外,外部品牌互助、媒体互助、社区互助等等都在职责范围内。
看上去运营是dirty work,市场的事情更加光鲜,市场卖力人涌如今朋友圈AMA海报的几率远远大于运营卖力人。
技能、运营、市场三方配合尽力,生产、研发、发卖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币,从0到1的过程算是全部经历了。如果在交易所,这个从0到1的过程可能有细微差别。一些交易所会有专门的项目孵化团队,听上去神神秘秘,大略可以理解为自产自销,从无到有到上市,如果交易所自带流量,用户根本好,根本不愁项目怎么卖,卖多少。
那么,从1到0是怎么回事?
币圈变革太快,这里的变革有:
行情变革大,周期循环快,在传统金融市场循环十多年的周期,数字货币行情可能一个月就给你轮完了,上个月比特币还一万美金,现在直接腰斩至5000刀,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政策情形不明朗,关于区块链行业的政策常常发生变革,时而收紧时而放宽松,总的来说,国家对区块链技能是大力支持的,比如区块链溯源、证照、票据上链,在金融方面有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但是,对普通的代币发行和***,一贯处于一个不明的状态,但是命令禁止1C0,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那怎么解释这个项目不是1C0呢?去年火起来的IEO是不是变相的1C0呢,这个实在不言而喻。
看一个行业,除了厘清正常的商业模式,还须要把控这个行业的政策走向。像前几年盛行的P2P、现金贷……这些业务早期让投资人赚到不少,但也有人是有命赢利没命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行业受政策影响大的情形下,风险是很大的,末了基本形成的格局也是龙头企稳,小罗罗只能冒死上赶着也喝不到汤。
综上,由于行情、政策的变革,让币圈项目本身就变得扑朔迷离,币圈项目团队撕逼、跑路已不算是什么***,年轻人在这样项目和团队中事情,除非有极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区块链崇奉,否则很随意马虎被这些一塌糊涂的声音打乱了节奏。
个人代价归零:
我是谁?我要做什么?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灵魂三问……
在项目从0到1的过程,也是个人代价不断提现和拉升的过程,比及达这个峰值的时候,你的个人代价对付这个项目而言实在已经被榨干了。
这些履历,换到其他行业,乃至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隔行如隔山,外界看待区块链行业的眼神,在本文开头已经明确了,区块链行业的商业逻辑、运营办法,拿到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都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区块链观点太新,很多观点又没法落地,运营的样本也太少,不像传统行业动辄几亿流水和几百万GMV,小项目日活能超过两位数,都算是呱呱叫了。
当然,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跨行业个人代价归零的难题,摒弃区块链行业好高骛远的坏毛病,养成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的好习气,脚踏实地,勤奋好学,这个普世通用的法则到哪里也是行得通的。
资产归零:
一个币圈项目的终极,无非是上了交易所,无论大所小所,都算是在二级市场与不雅观众们见面了,至于表现如何,就看背后的市值管理和社群喊单能力了。至此,币圈项目的1完成了,至于什么时候归零,我想也只是韶光问题。
如果你听说身边的人由于某个底细而暴富了,那也一定会听说有人由于合约而破产。又或者,那个人过于贪心,在身价快过亿之时没有及时套现,到现在还和其他人一样连续搬砖。
一个币圈朋友推给我他前同事做的微信"大众号,里面明确先容自己在2017年做过代投。代投,是币圈最火热之时的一个分外职业,就好比掮客,撮合项目和用户的交易,是早期1C0的样态。
币圈最怕的不是不要脸,而是脸皮薄。当你看到一些项目币山寨币铺天盖地的宣扬时,一定记住,看看就好,不要买。
(在知乎发文章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修正,这样有了新的想法的时候,可以及时更新,这点我特殊喜好,以下是更新内容。)
几天没看,创造真的有小伙伴留言关于社群运营的问题,我来谈谈我之前碰着的类似情形。
外洋社群运营,一样平常包括Telegram/Twitter/Facebook/Instagram/Reddit/Github/Medium/Youtube等这类平台的运营。如果有一定的外语根本(不仅限于英语),这类事情在技能上并不难,难的是你得一贯关注热点,持续跟进社群反馈,通过搜集热点-制造话题-用户反馈-勾引话题-……等一系列运营动作,还须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做针对性的调度。
这类运营,对付熟习平台的小伙伴们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本身便是这些平台的重度用户,那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如果不是,那就先研究一下各个平台的特点。
Telegram:即时谈天工具,可以用机器人管理,特殊须要把稳垃圾广告的处理,把稳和产品方面保持沟通,如果用户反响产品卡顿、登录不了、提现慢等问题,肯定会在群里反响,这时候客服和社群管理员要即时涌现,不然会引起舆论混乱。
Twitter:外国版的微博,蹭热点,发官方活动预报等等。
Facebook和Twitter差不多,由于FB实在是太难用了,基本上和Twitter内容同步就好。
Instagram:图片导向型,有条件的还是把图片做精美一些,学习一下Instagram博主的笔墨排版,和同种别账号的hashtag。Instagram和Twitter图片的尺寸不一样。
Reddit:兴趣话题BBS论坛,但我看了一下,关于区块链这块的热度都不是很高……
GitHub:如果项目是技能导向型的要在这里多公布项目节奏和开拓情形。
Medium:理解为外国版的blog,长文、日报、周报、月报、项目进展……都可以在这里发布。
Youtube:可以自己制作,或者约请Youtuber一起制作(看你的会谈能力)。
以上这些,能够做好的项目也不是很多见,不同国家的社区最好还是有当地人来做本地化翻译和校正。
社群运营的实质是内容,内容有产品本身,还有展现的办法,如果产品本身便是bullshit,那无论怎么展示,终极给用户的还是空气,以是回归到主题,如果只是乱七八糟的币,而不是什么真正的技能或者实实在在的运用,那你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呢?自己心里该当有数吧。
不得不说,这个行业能吸引到的用户、流量,真的是非常有限。比如在知乎上,同样的一篇文章,如果是关于电商或者消费的,流量就会高很多,由于关注区块链的本来就不多,关注区块链里面某一个项目的,肯定又是少之又少……和传统的互联网运营或者电商运营比较,嗯……可能根本就没法比较吧,由于是不同的天下,墙里墙外,根本不知所云。
问了很多本身在币圈从业的朋友,很大一部分缘故原由还是由于:钱。一方面同样的履历搬到其他领域,短期来看,薪资水平币圈略高一点,另一方面,有一种“赌”的心态,想利用所谓的人脉、拿到第一手的投资信息,但可以百分百担保的是,当你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你肯定便是韭菜。
有天在群里看到经济学博士刘昌用对付加密货币的短评:
此crypto非彼crypto,比特币到如今也只有11岁,但其他很多山寨项目,能活过2020,已经是万幸。
而关于区块链技能,实在本身和币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最初由于比特币的形式展现了区块链技能的特性。就像互联网时期,从门户网站开始,谁都不知道末了会做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引用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的话:
我们现在能想到的一些运用办法,一些支付交易结算系统、政务、数字版权、供应链中利用的区块链技能,是这项技能的拍门砖。区块链终极的代价表示在改变社会,而不是用币圈这些鱼龙殽杂的观点扰乱社会秩序。
#数字货币##欧易OKEx##比特币[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