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特高压送来不竭动力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喙端,是中国的一个经济中央,也是一个能耗热点。今年7月21日起的5天内,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连续三次刷新历史记录,定格于3268.2万千瓦。上海地域面积仅为江苏的6.3%,最高负荷却相称于江苏电网的32.0%(按江苏电网7月24日10218.6万千瓦今年最高负荷记录计)。2017年上半年,上海GDP总量13908.57亿元,充足稳定的电能供应无疑为上海经济的平稳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2008年最高负荷的2243万千瓦到今年的3268.2万千瓦,10年间,上海最高负荷涨幅达45.7%,负荷保持高速增长从一个侧面反响了上海培植社会主义当代化国际大都邑步伐的加快。但就在十年前,上海还一度处于缺电状态,经济发展与市民生活颇受掣肘。在本地装机容量十年不变的背景下,负荷增长、供电充足是如何实现的?

局势的转变得益于特高压入沪。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直流线路——±800千伏复奉线投运,上海电网正式迈入特高压时期。复奉线满送容量为640万千瓦,近乎上海本地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发电企业的容量总和。也正是从2009年起,上海电网真正从源头上摆脱了缺电的困扰。
在复奉线的示范引领下,上海培植特高压电网的脚步在这五年间连续加速。2013年,1000千伏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淮沪特高压南半环)投运;2016年,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淮沪特高压北半环)投运,上海电网成为特高压“交直互济”格局的最大受益者。这“一贯(复奉线)两交(南半环、北半环)”的外来电通道不仅源源不断为上海送来动力,更为上海的远景发展夯下了主要的能源基石。
今年夏季负荷尖峰时段,通过特高压线路所送负荷占到上海全网负荷的三分之一。更主要是,容量最大的复奉线所送来的是清洁水电,这对付缓解上海环境污染、打造绿色环保的上海电网至关主要。“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这一幅特高压电网挥就的宏图已在上海成为现实。
躯干:在“老龄化”中钻营“年轻态”
如果说,“老”是已有近140年历史的上海电网的基调,那么,“新”便是这五年来上海电网的主题。
随着韶光的变迁,大量曾经“最新”“最好”的设备逐步掉队于当今标准,“先发上风”经由岁月的“催化”,反而变成“先发劣势”,成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掣肘。上海电网亟待在“老龄化”中钻营“年轻态”。
今年1月21日,随着220千伏长春变电站3号主变充电合闸成功,这座位于上海市中央城区、已有30年站龄的变电站以全新的姿态连续为上海电网坚守岗位。这也标志着历时4年的上海中央城区7座220千伏老旧变电站整站改造工程圆满收官,上海电网220千伏主网架实现革命性的升级换代。
上海是历史悠久的国际大都邑,也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培植年代久远,导致目前市区内老旧变电站的比例较高,超过30年以上的220千伏变电站达到7座,最“年长”的220千伏西郊变电站已届六旬高龄。随着近年来上海市中央用电负荷的日益增加,这些老旧变电站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给上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供应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补上老旧变电站这块短板已刻不容缓。国网上海电力于2013年初启动了长春、西郊、新周、古美、万荣、港口、蕴藻浜7座投运超过30年的老旧变电站的整体改造。如此大规模对老旧超高压变电站进行彻底改造在全国尚属首次。
改造后的7座变电站,变电容量大幅提升60%,35千伏出线数量增加30%,110千伏出线数量增加100%,节省地皮资源4.17万平方米。伴随改造,原来老站内存在的200条毛病及隐患全部肃清,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运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用电得到进一步保障,能知足远景2040年上海电网供电需求,且保留提升空间。
变电站是点,网架则是线,只有点线结合,才能真正使上海电网辞旧迎新。2012年4月,国网上海电力启动覆盖全境的低压配网可靠性提升工程,这是上海电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配网提升工程,其目的剑指大幅减少一度困扰全市的配电网低电压、用户用电卡脖子征象,让广大用户享受更可靠、更安全的用电生活。
半年内,国网上海电力完玉成体1053项改造项目,惠及用户130余万户。提升工程成效吹糠见米,当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故障数较2011年同期低落41%,居民用户报修数低落48.5%;改造过的台区供电能力均匀提升43%,低电压台区数量减少41%。
2013年8月起,国网上海电力又启动对110千伏变电站两路进线均来自同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这一隐患的专项改造。3个月内,即完成11串110千伏线路的电源改造任务,涉及12个区的22座220千伏变电站、25座110千伏变电站。
举措齐施,步伐一直。摆脱了历史的包袱,一张更年轻、更可靠、更智能的上海电网雄姿展现。
末端:市民迎来光明新生活
源头活水,须要通过层层传输才能滋润津润千家万户,同样地,充足电能也需经由层层传输才能点亮万户千家。有了充足的电源,倔强的网架,还须要打通供电的“末了一百米”,才能让广大用户享受到用电无忧的得到感。
数十年来,伴随着上海市民数量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集中建造的居民小区成为中央城区和郊区城市副中央一种紧张的居住样式。尤其在中央城区,正在培植的当代小区、建成已有二三十年迈式公房、历史更为悠久的石库门里弄毗邻共生的情形比比皆是,塑造了上海特有的城市样貌和文化风情。然而,在居民小区的“韶光差”背后,是这些小区供电举动步伐水平的参差不齐。市中央和副中央存量巨大的老式公房,其进户线、进层线大多还是房屋兴建时的配套设备;大量石库门里弄内的线路间隔上一次彻底翻新,每每也已经由去了十几年乃至更长的韶光。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住房,在最初兴建的时候,险些都是按照当时的用电能力配套安排电力举动步伐。但是,随着光阴的流逝,小区居民的用电需求进步神速,可小区的电力举动步伐却止步不前,加上利用年限的上升,涌现故障的机率随之加大。如此一来,用电难就成为不少老小区的“老年病”。
2014年,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培植管理委员会的统计,全市保有2000年及以前竣工的老旧住宅296万户,普遍存在配置标准低、计量箱破损严重、元器件老化、安全隐患严重、故障报修量大等问题。也便是说,大概全市有超过600万市民被用电难困扰,大约占到了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当年10月,国网上海电力吹响了老旧小区电能计量表前供电举动步伐掩护和更新改造工程的号角,破解“用电难、管理难、抢修难”问题是这次改造工程的剑指目标。履行改造后,居民户用电容量配置从原来的每户2千瓦提高至8千瓦,电表统一“住”进全新计量箱,小区老旧电力举动步伐中因导线破损、金属部分袒露等潜在的用电安全隐患将被彻底杜绝。此外,改造还从进户线追溯至上级变电站10千伏侧及以上干系设备,逐级核算容量,统一纳入改造范围,以求从源头扩容,知足改造后的末端用电所需。
在2014年完成试点改造30万户的根本上,2015年起,这一工程向纵深推进。到今年11月收官之际,全市将有6500个住宅小区、296万户居民迈入一片光明的新天地。
难怪百姓将这项民心工程亲切地称为“光明工程”。
从源头到末端,上海电网五年间洗手不干,一如既往并将连续支撑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做事百姓的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