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冠群】
西藏于当代化的进程中,无可避免地也历经了文化变迁。
在西藏文化变迁当中,最主要的是必须保护西藏文化之中的精华,以及最具特色的部分,使之能够永存于世,连续流传下去。且应将部分精华如藏戏、藏医、藏传佛教的各种仪式等,开拓成文化家当,予以推广出去,并以异文化展示活动办法,让全天下都能认识与欣赏。

要达成此目标,则需属于此文化的“个中人”,与非属此文化的“局外人”配合尽力,除了透过科技保存文物、经典及各种口传文学、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之外,亦需如前文所云开拓成家当形式,予以推广。凡此中国政府均投注了大量资源,勉力达成保护西藏传统文化与家当开拓的目标。此等丰硕的成果,乃众人有目共睹。
以上各类,个人本于所见所闻,发抒个人肤见,敬祈见教。
一
“人权”于现现代界被喊得震天价响,是为公认的普世代价。有四项联合国文件包括联合国宪章、天下人权宣言、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及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均陈述了人权。在人权运动兴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股所谓“文化权”的意识。
“文化权”授予工具为群体,例如少数民族、原住民社会等。“文化权”包含一个群体的许多能力:保存他们自己的文化、用先人办法教诲其后代、延续其措辞,以及不会被国家剥夺他们居住地区的经济根基等。
另与此有关的所谓原住民知识产权,紧张目的在于保存每个文化的文化根基,包括其核心信念与原则,因此原住民知识产权是文化权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内容为必须让原住民群体得以节制,哪些人可能会知道并利用他们的集体知识及其运用办法,由于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实际上是具有商业代价,诸如民族医学(ethnomedicine,传统医疗知识与技能)、扮装品、农作物、食品、风尚、艺术、工艺、歌谣、舞蹈、衣饰及仪式等。
依据原住民知识产权的观点,一个特定群体可以决定他们的原住民知识,以及这套知识的产物,可采取何种办法被利用与流传,并须要被补偿。
依据上述所谓的“文化权”与“原住民知识产权”的观点,就中国西藏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保护与家当发展的状况,以所见所闻发抒个人肤见,敬祈见教。
在山南市琼结县,久河村落卓舞队的队员在演出国家级非遗项目“久河卓舞”。(图/新华社)
二
众所周知,中国西藏地区是非常分外的地区,有着“天下屋脊”之称。于1949年以前,西藏由于内外交通不便,加上对外采禁地政策(Forbidden land policy),外人鲜少有机会进入西藏一窥究竟,因此博得地球上“神秘而不可测”的地区之一。对付传统的西藏社会与文化,显然对付未亲践斯土的外人,确实有着过多的抱负,而赋与“人间的末了一块净土——喷鼻香格里拉”的头衔。
然而事实上,当时的西藏长期处于少数的僧侣和贵族专政的状态,仅有大约占当时西藏人口5%的僧侣和贵族,属于识字及享有上层且精细文化活动的少数特权阶级,别的绝大多数的民众,每天汲汲于营生,为沉重的赋税、徭役、乌拉,以及耕种赖以糊口的薄田或于高原上游牧,而繁忙终年,受到剥削与压迫的情景,与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度相较,真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1959年往后,西藏有了翻天覆地的大转变。中心政府废除西藏僧侣和贵族的专政,以及统统旧有不合理制度与苛捐杂税,并将民众所挂欠贵族的单据,包括卖身契、印子钱借据等集中起来,一把火烧掉。这惊天一烧,正代表着将旧贵族与僧侣加诸于民众身上的桎梏,予以彻底地摧毁。并让多数的民众能够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
另一方面,西藏的客不雅观环境在中心政府克意且不计代价的培植,包括能源、交通、经济生产、社会、教诲等等,均不可同日而语,与过往的西藏已有寰宇之别,特殊在以下两个方面突显出西藏“今是昨非”:
(一)交通方面:昔日西藏对内、对外交通之困难,名闻遐迩。
对内交通不便,货色、邮件全靠人力及畜驮运送,例如西藏雅鲁藏布江上只有明朝期间遗留下来的几条铁索桥,连英国赠予给达赖喇嘛的汽车,由于没有公路,都只能拆卸汽车以畜生驮到拉萨。又如民国期间内地前往西藏的快捷办法,竟是先乘船至印度,再由印度转至西藏。由此可见当时西藏内外交通之险阻。
然而,时至2021年,“天下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高速公路已通车,西藏全区一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1105公里,除阿里地区外别的6市均有了高速公路。更不用说对外联线公路、铁路,如青藏公路、川藏公路、藏尼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及航空运输等,四通八达,真有如为西藏打通任督二脉,此为最主要的根本举动步伐,冲破了西藏以往内外闭塞的困境,促进货畅其流,外界经援速捷到位,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匆匆使西藏地区得以脱贫,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不再为贫穷所困。
(二)教诲方面:往昔西藏的教诲是专为贵族及僧侣而设,贵族学习藏文与算术,目的在于认识书写书函与公函,以及收取赋税打算所用,僧侣则是为研读佛经所用,此为上层贵族和少数僧侣的特权,于1959年以前也仅有2000余名僧侣和贵族子弟在旧式官办学校和学堂学习。但占绝大部分人口的广大民众,却没有上学的权利,而成为文盲。
然而,中心政府于1959年往后投入大量资源,广设各级学校,从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拉萨师范高档专科学校到各中小学,至2018年西藏各级各种在校学生已达66.24万余人。
并履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诸如履行免费教诲,藏族学生自小学直至大学毕业的学费,全由政府支付。从1985年起,又对部分藏族中小学学生实施包吃、包穿、包住政策,在广大农牧区学校实行投止制。各级各种学校招生实施“以当地民族为主”的原则,在大中专学校招生中,优先录取藏族等当地民族考生。进一步兴办藏语文、藏医学、藏族艺术、藏族历史等藏族文化系科(专业)、学校等。
上述一系列的推广教诲方法,不但将西藏地区的知识水平大大的提升,而且开阔了眼界,得与天下各地的知识信息同步。
西藏在中心政府与自治区政府配合尽力下,透过上述的各类方法,经历了一场“当代化”的洗礼,不但与天下潮流同轨,而且在各方面均得到长足进展,有如洗手不干。
三
个人曾于1992年游学美国印地安那大学阿尔泰学系,教室中曾听闻有习藏学的研究生云:“真希望西藏能完备保持自身固有的文化,不要有任何的变革。”言下之意,便是希望西藏不要卷入“汉化”或“当代化”的浪潮之中。
但这种欲望的呼声,要少数民族完备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却是一种苛求。
由于当全天下各角落的社会均朝向当代化,享受当代化所带来的成果,包括内外交通的迅捷与便利、信息通报的快速与发达、教诲的遍及所带来知识水平的提高、物质的丰饶与多样、就业市场及经济的发达发展等等之时,凭什么希望西藏保持其原状而放弃当代化?这对西藏而言,不但是苛求,而且明显不公正。
另一方面,从学理而言,原来“文化”本身就具有生命力,不可能一成不变,会随着客不雅观环境的改变,以及施行“文化”的人们,因外在环境的变革而有所调适下,产生“文化变迁”。因此,当中央政府及自治区政府在全力改进西藏地区的公共举动步伐,提升民众全活水平,并与外界保持交通引进新知之时,无可避免地,也带动了西藏地区的“文化变迁”。
与此同时,当西藏逐渐从旧日的闭塞、掉队、穷苦解脱而出,迈向开放、进步与小康之时,如何保存旧有良善的传统习俗,以及如何开拓昔日具有文化特色的家当,使得西藏在当代化的过程中,仍保有自己传统文化的特色,成为当务之急。
按“文化”乃历代传承,由上一代透过哀求、说服以及强制的办法,让下一代学习如何以传统的办法去思维与行为。因此,身处本文化氛围之内成长的人,浑然不觉自己的文化,也不知自己文化的特色为何?由于对自己而言,自己的文化是最自然、最正常的、最好的,在如此情形下,对己身文化的特色在哪里,当然不自觉。
所谓“一方风土养一方人”,为让其文化特色能够呈现出来,这还得靠非属本文化的“局外人”来发掘与整理。由于如前所云,属于本文化的“个中人”视自己文化为天经地义,浑然不觉己身文化的特色在哪里,此需与局外人互助。
依据中国政府西藏白皮书于2000年6月所阐述“西藏文化的发展”称:
早在五十年代,一批进藏的各族文艺事情者与藏族文艺事情者一道,到民间采风,网络了一批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陆续整理出版了《西藏歌谣》等一批书本。七十年代末开始,国家又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有系统的普查、搜集、采录和整理事情。八十年代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市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展开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事情。
这些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西藏精良民族传统文化、民间文艺进行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创举。如上所述,中心政府整合了“局外人”与“个中人”的协作,成功地抢救西藏传统文化的一个例子。
鄙意以为,藏戏一贯是最能突显藏族文化的特色,不论其服装、面具、剧情等都相称突出,特殊是藏戏的唱腔,古趣盎然,浑然天成,势须未雨绸缪,预先作必要性的保护方法,包括如何使藏戏能够持续留存,唱腔如何能够原汁原味地留传下去,人才的造就,以及如何推广等等,均需“局外人”与“个中人”的互助。
扎西雪巴藏戏(图/乃东区旅发局)
尤有进者,于八九十年代,中心政府共投资3亿多元公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对昌都卡若、拉萨曲贡、山南昌果沟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补充了西藏史前考古的空缺。对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大昭寺、强巴林寺、夏鲁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罗布尔卡、白居寺等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了重点维修保护。
特殊是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出5500万元公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宝贵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维修。2001年起,又拨专款3.3亿元公民币,用于维修布达拉宫和罗布尔卡、萨迦寺三大文物古迹。2006—2010年,中心政府再次拨出5.7亿元公民币,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包括各寺院如小昭寺、热振寺、楚布寺等1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个中急需维修的进行了维修等。
另一方面,文化的客不雅观存在,包含有许多项目诸如措辞、宗教、饮食、衣饰、建筑、艺术、生活习气、生命礼俗等等,个中最能代表文化者,殆为措辞与宗教。
西藏地区在措辞方面,对付西藏语文的学习与利用受到法律保障。此于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均有明确规定,保障少数民族利用和发展自己语文的自由。西藏自治区还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颁布履行《西藏自治区学习、利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多少规定(试行)》和《西藏自治区学习、利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多少规定(试行)的履行细则》,明确规定在西藏实施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2002年,西藏自治区将原来试行的有关规定修订为《西藏自治区学习、利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从而使藏语文的学习、利用和发展得到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在宗教方面:藏传佛教为西藏文化最具特色者,中心政府及自治区政府均持民众有宗教崇奉自由的信念与作法,凡到过西藏者,均见及西藏的僧尼自主地学经、辩经、听高僧讲经说法,举行灌顶、受戒活动,传授密宗法要,修习各种仪轨,给信徒们念经、超度亡灵、摸顶祈福等。信徒们可以自由地去寺庙、神山、神湖朝拜,转山、转经、上供、斋僧布施、煨桑、诵经。亦即,西藏地区现今与昔日西藏般,仍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民众自由地转经、转山等,逐日均有大批民众转布达拉宫,朝贺年夜昭寺,桑烟环抱,自由清闲地奉行包括藏传佛教等之西藏传统的文化,何曾受到限定、压迫与改造?
四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于1959年往后于西藏地区的作为,就犹如***藏学研究的前辈吕秋文教授所述,其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参访大陆包括西藏地区,回台后曾在一会议中畅言云,其曾亲眼目睹大批满载货色的大卡车,直驱青藏公路前往西藏,但却辆辆空车而回。此意味着中心政府对付西藏的运送物资声援,直如输血一样平常,长年不断。
更不用说其他方面的声援,西藏地区能够冲破旧日的困境,连续发达地发展,迈向光明的未来,不是没有缘故原由的。那是由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必须将西藏视犹如内地省份般,殚精竭虑地培植,提升西藏的生活水平,改进西藏民众的生活,匆匆使西藏能够享受当代化所带来的各类好处。
相对之下,美国之于其境内的印地安人,澳大利亚之于其境内的澳洲原住民,彼等虽设有原住民保留区,却待之犹如令其自生自灭,少有资源投注从事根本培植,或考试测验改进其生活等,更遑论文化传承的保护与家当的发展。
反不雅观中国西藏却欣欣向荣,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不论交通、教诲、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等等,都有长足的进展。在因当代化的进程中,西藏经历随之而来的文化变迁,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文化家当的发展,更是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投入大量资源,而且获致丰硕的成果,此乃众人有目共睹。
本人亦曾打仗不少来自流亡印度的藏人,彼等确实能讲流利的藏语,但却不识藏文,无法阅读以藏文书写的书本,而且酷爱印度食品,对印度影歌星如数家珍等等征象,解释了流亡外洋的藏人,其第二代、第三代无可避免地都遭到居住国同化了。若彼等回过分来,训斥中国“灭绝西藏文化”,此等征象就犹如从未对西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出过一点力的群体,却俨然以“西藏文化保护者”自居一样可笑。
本文系不雅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不雅观点,不代表平台不雅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深究法律任务。关注不雅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逐日阅读意见意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