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沮授的打算: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蛮夷,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

而此后袁绍的所为,正是按照沮授的谋划进行的,由此可见沮授的才华。
但是,此后,袁绍开始犯缺点了。
献帝传曰: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首相,世济忠义。目前廷播越,宗庙毁坏,不雅观诸州郡外讬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鄴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绍悦,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
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落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於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落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
”绍弗能用。
袁绍为什么部采取沮授的计谋呢,由于有别的谋士的其他建议,说迎来献帝,有什么事都要报告天子,如果天子有决议确定了,听天子的,则自己就显得没什么权力了。如果不听天子的,又显得自己抗命,两种都很麻烦。
可惜,袁绍便是个柔嫩寡断的人,听了几个谋士的见地,末了决定不迎汉献帝,结果,汉献帝被曹操迎去了。
这个缺点犯了也罢了,但是袁绍对待人才的态度却存在很大问题。
献帝传曰:绍将济河,沮授谏曰:“胜负变革,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
”遂以疾辞。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
对待自家部下的第一谋士,不采纳人家的建议,不安抚人家的感情,当别人以病辞职的时候,还非常不满,并且分其兵权。
这还不算最过分的,最过分的是,袁绍对待部下谋士田丰。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革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去世矣。”绍还,谓旁边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不采纳人家的计谋也罢了,还把人家关了起来。事实证明自己错了,为了怕嘲笑,居然把田丰杀了!
这样的人,如果不失落败,切实其实是天理难容了。
作者:聂风风风,别名聂小青青,绿笔尖语文大天下、绿笔尖作文天下创始人,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