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凌晨,间隔梅汛期第八轮强降水结束已一周多,之江大地正翘首愿望着出梅。5时27分,随着嘉善县气候台发出暴雨橙色预警,梅雨再度浩荡而来,第九轮强降水按下“启动键”。一天后,长兴、嘉善、桐乡、海盐、平湖等地气候部门纷纭将暴雨黄色预警旗子暗记升级为橙色。暴雨再度席卷浙北。
强降雨一轮接一轮,到底何时才能出梅?本年度浙江梅雨的诸多非常,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神秘力量”?梅雨季过后,浙江景象又将何去何从?省气候部门专家对此进行理解读。
多地雨量破记录

梅雨为何来势汹汹
截至7月15日,今年浙江梅雨季已经长达48天,浙中北梅雨量为618毫米,靠近历史最高位。浙江有气候历史记录以来,持续韶光最长、雨量最多的梅雨季涌如今1954年,57天、623毫米。
“出梅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7月15日上午,在浙江省气候台值班室,首席预报员娄小芬查阅了各种实时景象数据后见告,最新一轮强降水持续韶光不长,紧张集中在浙北地区。其间,湖州、嘉兴、舟山一带将涌现中到大雨,部分暴雨局部有大暴雨。从16昼夜间起,随着雨带北抬,本轮降雨将趋于减弱。
这是不是今年浙江梅雨季的末了一轮强降水?“目前来看,19日浙西北地区还将涌现阵雨、雷雨景象,部分中到大雨。”娄小芬表示,近期副热带高压仍未稳定,雨带南南北北来回摇摆。详细何时能够出梅,还得看后期副高强度的变革情形。
站在梅雨季的“尾巴”回看,今年这位“顽强待机”的“梅姑娘”,其实不是一个“平凡女子”。
第一处不屈常,在于她是个“早产儿”。今年我省入梅的日子是5月29日,比常年早了整整12天,跻身历史第七。而这位“早产儿”的“父母”,便是夏季风与副热带高压。浙江省景象中央高等工程师毛燕军阐明,一方面,今年夏季风爆发偏早,借着它的“东风”,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气团,便开始源源不断向我国陆地运送降水的所需的主要质料——水汽。而彼时,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也提前北抬至北纬18度至22度之间,达到入梅标准。二者共同导致今年浙江入梅偏早。
第二便是这位“梅姑娘”的脾气很暴躁,时时时便产生发火一下。省景象中央的统计数据显示,入梅以来,浙江强降水频繁,总梅雨量明显偏多。不仅如此,随着“年事”的增长,这位“梅姑娘”的坏脾气愈演愈烈,劲还爱往一处使。在浙江入梅以来经历的9轮强降水过程中,以6月18日为界,前期以持续韶光1至2天的过程性降雨为主,后期则以持续韶光更长的连续性降雨为主,且强度动辄“暴雨”“大暴雨”级别。
个中,浙西和浙北成为“梅姑娘”的“撒气桶”。截至7月15日20时,已有萧山、桐庐、淳安、嘉兴等11站的累计降水量破了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那么,究竟是谁给了“梅姑娘”这般任性撒泼的“勇气”?毛燕军见告:是副热带高压与冷空气。原来,比较往年同期,今年浙江入梅往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强,在它的外围,西南气流和夏季风将水汽不断地向浙江运送;与此同时,东北冷涡也相对生动,冷空气频繁南下与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便形成了偏强的梅雨锋。6月中旬后期起,副高南落,其脊线南北摆动幅度小,梅雨带也随之长期稳定在浙北和浙中西部小幅摆动,使得强降水紧张集中在上述地区,重叠度高。
极度景象越来越多
幕后推手是谁
事实上,近期感想熏染到降雨之“爆裂”的,不但是浙江。
7月15日,中国气候局召开2020年汛期专题***发布会。发布会总结:6月以来(截至7月14日)我国景象景象形势繁芜,总体偏涝。在南方地区,64%的县(市)涌现了暴雨景象,且强降雨带从6月2日开始一贯持续,中心气候台连续41天发布暴雨预警,共涌现7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洞庭湖、太湖水位超警,汉口、九江水位告急,鄱阳湖亮起大水赤色预警……南方地区涌现了多年不见的流域大水等状况,防汛形势严厉升级。
在浙江所处的长江中下贱流域,均匀降水量高达498.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7月7日,华东地区最大水库——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越日上午9时,根据库区雨情水情发展,新安江水库从7孔增开至9孔,迎来其61年历史中首次9孔全开。据中心气候台预测,7月20日后,长江中下贱的强降雨才会结束。
梅汛期南方暴雨已成为极度景象景象征象。据中国气候局日前发布,6月以来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的直接缘故原由,是受西南季风影响,低空急流生动,南方地区水汽条件充足;加之低涡、切变线等降水景象系统生动,导致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贱地区降雨过程频繁涌现。
然而,这统统都绕不开“环球景象变暖”的大背景。据天下气候组织日前发布的《2019年环球景象状况声明》,2015年至2019年景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环球景象变暖趋势加剧。这会改变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形势,导致强降雨、高温热浪等极度景象景象事宜呈现出强度更强、频率更密、韶光更长的特点。
浙江也在变暖。据浙江省景象中央供应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1日至7月15日,浙江上半年的均匀温度为16.9℃,比常年同期偏高了1.7℃,为1951年有气候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一。个中,浙江67个气候常规站中有55个站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降水频繁、高温天数多、台风影响大等,都是浙江景象的显著特点,浙江各地各部门应强化气候磨难的风险戒备方法,把增强应对极度磨难的能力作为适应景象变革的核心事情内容。”毛燕军表示。
梅雨过后
台风和高温哪一个先到
浙江的夏天,从来都很热闹。去年浙江出梅当日,跨过35℃线的高温便无缝衔接,当时第五号台风“丹娜丝”也已天生并踏上了北上的路。
今年出梅后,台风和高温,也会准期而至吗?显然,高温会。由于即便在降雨“霸屏”的梅雨季,高温也已见缝插针展露出“野心”。
“今年梅雨季还有一个特点,便是梅中有伏,高温范围广。”毛燕军指出,事实上,在梅雨季前半段,浙江便已涌现过大范围高温景象(日最高气温达35℃及以上)。紧张集中在6月12日至18日。个中,17日全省59%的陆域面积都被高温景象“笼罩”,极度高温涌如今6月17日的温州文成,达39.2℃。
梅雨季后期,高温也依然高调。这边暴力梅在浙北“肆虐”,那边高温已开始盘踞浙中、浙南。7月14日,全省各地气温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强烈反差:在浙西南,云和县当日最高温度已达37.4℃,文成、遂昌等地也超过或达到37℃;同一韶光,地处浙北的德清县、长兴县当日最高气温仅为23.6℃和23.9℃。南北最大温差靠近14℃。
7月16日,“三伏”拉开了序幕。“伏”,顾名思义便是景象太热,宜伏不宜动。三伏天也被认为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段韶光。今年的三伏将持续40天。据省景象中央预测,7月下旬起我省将涌现阶段性高温,局部极度最高气温可达39℃至40℃。在欢迎出梅的同时,大家还应把稳做好防暑降温事情,准备迎战高温。
然而,比较高温“蠢蠢欲动”等着上位,台风则显得十分低调。
常年来看,7月至9月是台风影响的集中期。自1951年有气候记录以来,仅7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就有45个,个中有11个上岸我省。然而今年以来,台风“出场”机会少之又少:截至目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疆天生的台风仅两个,分别是5月的1号台风“黄蜂”和6月的2号台风“鹦鹉”。7月以来,台风更是“偃旗息鼓”,据中心气候台14日发布的中期预报,未来10天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无台风天生。
是什么让今年台风的“出生率”如此之低?海温与副高。毛燕军阐明说,在孕育台风的温床——西北太平洋与南海海疆,海温须要达到28℃以上,才有利于台风天生,然而前期的海温偏低了。此外,今年副热带高压系统相对偏强,也抑制了台风的天生。“副高是高压系统,以下沉气流为主;而台风是低压系统,以上升气流为主;副高强就意味着下沉气流的掌握力更强,压制了台风天生所须要的强上升运动等兴旺的对流条件。”
然而,今年的台风只是迟到,并不是不来了。据国家景象中央首席预报员王永光透露,估量今年下半年台风天生的个数为21至23个,数量靠近常年;个中会有6至7个台风上岸我国,较常年同期的6.4个略偏多;而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则将是受台风影响的紧张区域。
“出梅后,随着副高位置的变革,热带系统或台风将逐渐生动。”毛燕军表示,从以往情形看,每年影响浙江的台风数量为3.3个,今年估量将靠近常年或偏多;后续夏末和秋季台风天生将涌现相对集中期,“估量8月、9月台风偏多的可能性较大,各地各部门需预先做好准备。”毛燕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