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张易文参加河南高考总分172分。此前宣布张易文4岁时一年可识字两千,被认为是“神童”。
媒体宣布中,张易文的父亲张民弢也曾是一名“神童”——8岁上初中,16岁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随后又在喷鼻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教诲学和人工智能措辞博士课程。
2013年张民弢办了一个学堂,女儿一贯在里面学习,他和妻子当老师。

但有人创造,张民弢履历掺假;他创办的学堂中衍生的多项业务为直销模式,多项涉及学堂宣扬的广告并不属实。
张民弢辩白,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生存的须要。”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张民弢和女儿张易文在高考考场外。图片来自网络
张民弢火了,借着女儿张易文的风头。
张易文今年9岁,身高只有1米3,是今年河南80多万考生中,年事最小的一个。6月25日凌晨,河南高考成绩公布,张易文总分172分。张民弢称,这一成绩超过了8%的河南考生。
在此前的宣布中,张易文4岁时,一年就可以识字两千,被认为是“神童”。
张民弢先容,2013年他办了一个学堂,女儿一贯在里面学习,他和妻子便是孩子的老师。
媒体宣布中,张民弢也曾是一名“神童”——8岁上初中,16岁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随后又在喷鼻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教诲学和人工智能措辞博士课程。
但很快有人创造,张民弢上述履历有杜撰身分;其余他创办的学堂中衍生的多项业务为直销模式,多项涉及学堂宣扬的广告并不属实。
张民弢并不否认以上质疑。他辩白,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生存的须要。”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圣童私学”
一个月前的高考日,父女俩穿着印有“圣童私学”宣扬标语的定制T恤,涌如今河南商丘的高考考场里。
“圣童私学”便是张民弢在家创立的学堂——在一栋老式三层居民楼里,楼门框贴着对联:“六岁全启蒙,十二上高中。”
办学堂、做家教是张民弢一贯的梦想,起初学堂里只有他女儿一个学生。
2013年张民弢在喷鼻香港注册成立了美国圣童教诲有限公司。
根据喷鼻香港特殊行政区政府公司处信息,美国圣童教诲有限公司(USA GIFTED EDUCATION LIMITED)注册于2013年6月21日,注册资金为一万港币,注册办事处位于喷鼻香港九龙不雅观塘骏业街66号一处写字楼D栋15楼。公司董事只有张亚东一人,董事住址显示是河南商丘睢阳工贸路。
张民弢原名张亚东,民弢只是笔名。在更多的场合,他更喜好这个笔名。
他曾对别传播宣传,这家公司是美国华侨捐助的公益公司,从事教诲技能研发,与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互助成立圣童班级。其广告语是“6岁会读书,15岁上大学。”而张本人的身份,是“美国圣童教诲有限公司商丘督学”。其注书籍钱,也被浮夸为五千万元。
在“圣童私学”的官网上,张民弢挂出了他游学的港澳学校的留影,都被冠上了“访学”、“讲学”、“参加研讨会”的字样。张民弢成了“博士”“学者”。
在“圣童教诲顾问”一栏里,列着北大博导陆俭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广照等学者,还有张民弢和他们的合影。
但新京报辗转联系到北大已经退休的博导陆俭明,陆教授称,他对张民弢并没有印象,没听说过“圣童教诲”,对付何时合影他也记不起来。
张民弢则辩白,陆教授有那么多学生,不记得是正常的。
▲张民弢站在他的学堂门口。
这两三年,张民弢一贯想要扩展业务。他在开封、郑州、惠州都找过几家学校互助,但都未果。
学堂学生进进出出,一贯坚持在十七八人,待得最久得一个,只有三年。
2014年,张民弢带着女儿到北京,找到一家私立学校,希望建立分校。该学校的老师周丽萍被校长派去和他接洽。
“没有精力去求证他和他的学校是否靠谱,也就没有互助了。”周丽萍对新京报说,当时张易文还在她家里住过几天。“小孩子很聪明、好学、学习刻苦,我印象很深。”
但现在,周丽萍的名字和联系办法还被挂在“圣童私学”的官网上,仍被冠着“圣童私学”北京校长的头衔。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N种履历
从近年媒体宣布和“圣童私学”的广告中,可以梳理出张民弢至少四种不同的人生履历。
在其学堂的官网上,2015年5月22日的更新显示,张民弢1976年出生于河南鹿邑县,1993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入教诲系,大学没毕业前往喷鼻香港,在喷鼻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教诲学和人工智能措辞博士课程。2005年返国创办“圣童私学”。
而在其2012年上传到“圣童私学”家长群的一份文件显示,他16岁被河南大学哲学系破格录取,终极在2000年考入北大中文信息处理专业硕博连读五年。随后还成为谷歌中国破格聘请的汉语研究员。谷歌退出中国后,2008年他创办学堂。
在一个名为“philology(措辞学)” 的博客中,张民弢又写出了两份完备不同的履历。
一份显示,他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教书,后辞职考研,师从湖南大学罗海清教授研究语文信息自动处理技能,并在北大、清华等多校游学。
另一份彷佛更靠近真实——1994年入读开封职工大学打算机财会专业,1997年得到大专毕业证。做过仪表推销员、期货、保险经纪人。2002年到2004年在北大蹭措辞学专业研究生课,2006年在北京措辞大学蹭打算措辞学课。2006年5月结婚并移居商丘。
张民弢的初、高中语文老师杜明建回顾,张民弢高中阶段该当是1988年到1990年间。“刻苦、长于研讨。在班上排名比较靠前。”
杜明建回顾,鹿邑县老君台中学只是一所普通中学,能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寥寥。对付张民弢详细考上了什么学校,并无印象。
▲张民弢发在朋友圈的招聘广告。
张民弢还多次提到1999年他先后任喷鼻香港资优教诲学院西席、院长助理、教务长。
但并未查询到喷鼻香港资优教诲学院,只查到喷鼻香港资优教诲学苑,该校事情职员对新京报回应称,他们2007年才成立。
张民弢承认,目前公开的履历并非全部真实。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每个人都是势利眼,他们不可能看到你的真实才华,他们会看你的文凭,看你的经历,看你的包装,是他们迫使我不得不采纳了一些迂回的手段。”他说。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学者梦”
在张民弢的个人博客中,详细记录了他在2006年前后的心途经程。彼时,他已到而立之年,他在博客上揭橥了《三十述怀》,“有心深山当和尚,无奈尘凡做阿Q”。
1997年,张民弢大专毕业后,在北京各高校游学,做旁听生,对哲学和措辞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段韶光,他在各高校听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在高校bbs上和同好磋商学术问题、和授课的教授书信往来。
那是他最愉快的一段韶光。
2006年前后,他曾考试测验考研,攻读措辞学,想走学术研究的道路。但屡考不中。2007年的成绩,乃至还低于2006年。
在一封与授课教授的书信往来中,他跟对方说:“成为官方学者之念已灰。正在筹办学堂,以实现改革教诲的民气抱负,即便不成,至少可以谋生。”随后,他又慨叹“极度空想主义,又不屑于从琐事做起。故事每不成。又很自大,却得不到舞台。”
2006年10月,他当起一个名为“中文当代化论坛”的管理员。希望可以和学者们一起谈论学术。
但这些,都未能让他进入措辞学的学术圈子。
2011年,他从朋友那里得知,可以报告教诲部的一个课题。他花3000元钱买了一张盖了红戳的“子课题立项批复关照书”。课题主题是《新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设置研究》。
张民弢很愉快,想着,有了课题,就有科研经费了。“到末了,没有课题经费,也没有开过学术会议。”他说,“钱也要不回来了。”
之后,他在网上发帖,举报当年卖“课题”给他的人。
如今,这张立项批复关照书,挂在“圣童私学”官方网站的“资质证件证明”一栏,简介是“张民弢承担的教诲部课题”。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一个青年愤世嫉俗的想法”
2007年,张民弢的大女儿张易文出生。生活压力更大了。
张民弢在一篇博文里感慨:“作为一个体制外的科研爱好者,别说科研经费,便是生活费都得自己想办法。”
他开始在学术圈外探求一种生存的办法。
他想到要办一家中国腐败调查公司,在业务先容中称,接管官方上级对下属、对政敌的腐败调查任务的委托。个中,收费标准是,村落级5千元;乡级1万元;县级2万元;市级3万元;省级5万元;中心级10万元。文末,留下了他的QQ号。
之后,他又想到成立一个赖痞录网。
这是受了妻子李韩英的启示。有人拖欠了李韩英的货款,一贯讨不回来。张民弢突发奇想,通过他的博客,制造舆论,帮助苦主讨债,他从中得到实收债款一定的比例。
但这些,都无人问津。
回忆起当年他做过的考试测验,张民弢不以为然,他总结,“这是一个青年愤世嫉俗的想法。”
▲圣童私学官方网站显示的资历文件。
同一期间,张民弢还在推销他发明的预防近视眼镜。他把专利号发在网上,还附上了专利查询的链接。
但新京报调查创造,他所供应的专利号对应的是一个居住地为青岛、申请人为张国辉的“预防近视眼镜”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
“我的专利号是编的。”张民弢绝不避讳。他说,虽然专利号是假的,但产品是真的。“我高中的时候,自己研究治好了自己的眼睛。但一贯没有产品。上了大学,我做出了自己的产品。”
2006年前后,张民弢在博客上推出他的“跳班家教协议”,他把草拟的条约贴上网,甲方是民韬跳班家教公司。但实际上,和之前他自拟的所有公司一样,都没有经由注册。
“家教协议”和“预防近视眼镜”的买卖,或多或少,已经有了“圣童私学”的影子。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张易文参加高考,让张民弢和圣童私学狠狠地火了一把。
高考当天就有媒体找到了他,现在他已经接管了十几家媒体采访。
实在,这间学堂和其他的民间学堂差异不大——上课轻松、作业少、看重本色教诲。张民弢把他防治近视的眼镜,也一起打包进了他的“教诲改革“中。
在“圣童私学”官网和官方微旗子暗记上,广告语大都大略直接,“六岁读报刊十九能考研”、“晚上不写字 免费防近视”、“五岁入学各地卅就开班”、“直奖招生大家都能上得起”……
《圣童教诲承诺和助学办法》提及,一个招生员每年包管十人入学,十人每人又能保十人,这样招生员的二级下属有一百人,三级下属有一千人,招一个人褒奖1000元,连续褒奖六个学期,则统共可收入666万元。
张民弢希望家长们能和他一起招生、一起推销、一起打造民办教诲帝国,对此不少家长表示,没兴趣。张民弢也承认,目前并没有家长为了他鼓吹的666万,帮忙招生。
新京报打仗到的家长中,大部分是看重本色教诲,在正规学校里压力太大;还有一部分则是在学校里跟不上,到学堂了寻求过度。
近日张民弢被有些媒体称为“骗子”。6月30日一大早,他发朋友圈,说要起诉诋毁他的媒体以及在上面撰文的作者。
▲张民弢发明的英汉双现软件。
“他是不是北大毕业生和上学没啥关系,他那里的教诲模式和老师,我都比较认可。别的人,哪怕北大毕业,有这学历教不出东西的话根本没用。”一位家长对新京报说。
“没有以为张老师拔苗助长,他9岁的女儿活泼快乐,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上述家长说,她的孩子,已经在“圣童私学”上了一年,孩子在学堂里学得不错,但她还是准备等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回到公立小学。
7月4日,睢阳区教体局在《商丘日报》四版刊登声明。声明称,睢阳区新城办事处辖区“圣童私学”别号“美国圣童教诲基地”,是未经主管部门睢阳区教体局审批的一所办学机构,属于造孽办学。特此声明。
处在风暴中央的张民弢总结,古人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大笑,不笑不敷以为道。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对话张民弢
“我最初和终极的目的,都是教自己的孩子”
新京报:什么时候萌生办学堂的想法?
张民弢: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教诲中的问题。我一贯想做一种教诲,让孩子快乐发展。
2006年前后,由于没有文凭,找不到事情,想到办学堂创业。但当时没有人脉,也没有资金,招不到学生。末了只能办补习班,初高中数理化和英语,学生只有几个。
新京报:学堂什么时候起步?
张民弢:补习班办不下去,我去南方事情。2013年,女儿5岁,到了上学年事,我想帮她找一所可以差异于传统学校的新式学校,但没找到。我辞职回到商丘,办学堂,自己教。我最初和终极的目的,都是教自己的孩子。
2013年,我去教诲部门申请整日制的学堂,教诲部门不许可,说可以办培训学校。我以妻子李韩英的名义成立了英贤双语培训学校。当时没有几个学生。几个月之后,还被教诲部门吊销了。为了得到资质,我去喷鼻香港注册了美国圣童教诲有限公司。
注:教诲部门在2013年下半年的例行检讨中创造,英贤双语培训学校招收学生补课,教的是九年责任教诲的内容,属于造孽办学。2013年12月就已经发文撤消。)
新京报:只是想教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注册公司?
张民弢:我并不是想做生意,我女儿太孤单了,我想招更多的学生来陪她读书。刚开始招不到,我还在报纸上打广告,希望招点孤儿和我女儿一起来学堂上课。
女儿6岁时,已经开始学初中课程了。当时我们打出了牌子,6岁孩子可以寻衅30岁的人。有人看到这个广告,就有学生陆续来了。
新京报:学生都是什么样的?
张民弢:目前除了我女儿和儿子,还有17个学生。12-13个都是属于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公立学校读书跟不上,剩下两三个是希望早日成才,接管本色教诲。
新京报:老师情形若何?
张民弢:现在有6个老师。除了我,妻子教英语;一个老师来自贵州一个公立小学,在网上看到我的教诲理念,比较认同,加入的;还有一个老师,来自当地一所学校,没有体例人为太低,到我们这里教四年级语文数学;武术和书法老师是兼职。
新京报:这些年最精良的学生是谁?
张民弢:除了我女儿,有个11岁的学生拿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准考证,但后来没去考;有学生报考了西交大的少年班,在全国3000多名报考生里面,排2000多,还上了汉字英雄节目。
新京报:他们也并没有考上少年班,精良在哪里?
张民弢:比同龄人节制了更多的知识,人文素养更高吧。参加了汉字英雄节目的那个学生,才10岁,一样平常人是上不了这个节目。
新京报:让你女儿参加高考,是想考验你的教诲成果?
张民弢:不是。我只是想考验一下,没有学籍能不能参加高考。万一不能参加,我就给她办学籍。
新京报:为什么一定要参加高考?
张民弢:大家看一个人,都是看你的标签。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你须要一个高等的标签,一个公认的平台,这样才能干事。要得到这个平台,只能通过高考,拿到文凭。
新京报:你排斥系统编制内教诲,又希望女儿得到系统编制内认可?
张民弢:对。
新京报:你的网站和微信公号中,虚构了很多东西,有人说你是骗子。
张民弢:我说我在北大上过课,但没说我是北大毕业。在喷鼻香港的经历,我也只能说虚虚实实,很多东西,现在还不能说。
新京报:学校的很多广告,也不属实,比如你浮夸了你的注书籍钱。
张民弢:这不能说是欺骗,就想把自己说得(规模)很大,是为了方便招聘。欺骗和蔼意的谎话有什么差异呢?欺骗一定是通过危害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说我们没有危害别人,乃至给学生带来好处,这都不能说欺骗。
新京报:7月4日,教诲部门发声明,说你是非法办学。
张民弢:教诲局也有人到我这里来了几次。我跟他们说了,如果可以动员这些家长接走孩子,我非常欢迎。我自己也不想办,我没有什么利润,学生中大部分也是在公立学校跟不上的,我还怕对我的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如果学生剩下不到五个,我就停办。
新京报 张维 演习生 岱青阳 编辑 苏晓明 校正 郭利琴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