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早,当环球旅讯和TripAdvisor(以下简称TA)中国业务的干系卖力人谈起携程和TripAdvisor成立合伙公司的时,他们都这样惊呼。
间隔2009年TA踏足中国已经由去了10年,期间,这家范例的美国公司在中国经历了到到网和猫途鹰两个时期,这被称作TA的两次入华。和Booking集团不同的是,TA虽把业务开展到中国,但它对中国故事,以及中国互联网家当发展的兴趣却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浓厚,更不用说充分授权本土团队。
在财报的营收数据里,China Business Unit依然由于营收太小而不敷以作为一个独立项而并入其他收入(Others),而其他收入过去三年频年下滑。

美东韶光11月6日,TA发布了2019年Q3财报,当季其他业务营收为4900万美元,同比低落30%。
TripAdvisor 2019年Q3财报
旅游天然对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着极强的依赖,不管是从启示灵感、促进交易转化的角度还是消灭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而一位在TA事情多年的员工向环球旅讯表示,当下,TA在中国的竞争力不强,这是商业模式的掉队及产品天然毛病所致,携程和TA成立合伙公司给了TA中国业务体面上岸的台阶,期待未来携程入主后再造活血,“祝福TA中国”。
竞争力降落的根本何在?大部分业内人士如此评价:TA是PC时期的产物,踏时期红利而来,但并不能很好地找到第二增长曲线;而TA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则是一个范例的环球化在线旅游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缩影。
为此,环球旅讯采访了多位亲历TA在中国发展的干系职员,试图展示过去TA在中国的得与失落,以及携程和TA合伙公司的未来。
TA入华1.0:到到网
2009年4月,TA正式发布中文官网——到到网,帮助中国旅行者供应本土化的信息、评论以及酒店推举,并为中国和环球旅行者供应综合的旅游资讯。
TA创始人、首席实行官Stephen Kaufer(考费)对此感到很振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一贯吸引着全天下旅游人士。到到网不仅为中国旅行者供应干系信息,还建立了一个弘大的社区,让中国旅行者与天下其他地方乘客分享在中国及环球的旅行经历。”
和到到网一同现身的,还有TA中国区总经理吴皓。吴皓从2008年开始就为TA中国区招兵买马,认识他的人都夸奖他是一位精良的职业经理人,海归、互联网经历丰富,还乐于将所见所闻进行艺术加工后与人分享。
初期,中国团队独立于总部运营,吴皓直接向考费申报请示,这足以解释TA对中国业务有着不小的期待。不过,吴皓卖力的到到网在当时可以说是TA的汉化版,本土化的只有措辞,初期的重点是发展酒店点评和社区运营规模。
虽然携程、艺龙已经初步培养了酒店预订用户的“在线意识”,但当时绝大部分的预订仍是通过线下的呼叫中央完成,体验完成后可想而知须要电话回访才能得到用户评价。吴皓很敏锐地抓到这一中美差异,为了提升中国区的酒店点评数量,他一度拍板雇佣呼叫中央做用户外呼,把用户在电话里供应的酒店评论变成笔墨,乃至在酒店前台设立点评网络箱,网络后发布在到到网上。
点评社区内容竞争有两个维度,除了内容够多,另一个则是担保内容的真实性。为此到到网当时就设立了机器和人工审核两套机制,对用户自主上传的点评进行审查。
通过每周一次的环球点评和商户数据的同步更新,一年之后,到到网收录了4万多家中国的酒店,同时包括40多万家环球酒店的信息,在中国的点评达到了60多万,环球为3.5亿。
当时和吴皓共事的陈一(化名)向环球旅讯表示,在扩大了内容规模后,吴皓曾经试图对内容进行创新变现,实现本土团队自给自足。
“TA之以是在环球取获胜利,是考费捉住了互联网时期在酒店旅游业通过点评来获取规模巨大的流量红利,通过CPC/CPM广告实现流量变现是TA的底层模型。”陈一话锋一转,“但是,中国业务想要在TA的模型之外进行创新特殊难,一个很小的决策都得去美国兜一圈再回来。”
2010年,吴皓多次在接管媒体采访时提到“到到酒店环球/中国通”这一款帮助酒店做直销的产品,推出初衷是看到了酒店利润的可不雅观以及未来分销渠道的集中可能会对酒店产生的压力。但到了2011年,吴皓再面对媒体时险些不再提及“直销”如何利用移动势能做深,而是“专注内容”、“做减法”。
“TA希望环球模式都从美国版本翻译,特殊是上市成功并且股价还一贯涨的情形下,任何会寻衅到总部逻辑的产品都不太随意马虎被接管。”许多(化名)透露,“以平台化的办法帮酒店做直销,如果要在给酒店打广告、贴外链的原始办法上走得更远,很有可能就走当年阿里旅行的路子,这寻衅了TA的商业模式。TA以媒体集团自居,媒体意味着轻,靠内容直接赢利。”
许多指出,当时总部对中国市场环境理解有限,中国跟总部沟通时随意马虎产生抵牾,抵牾根源则被归结为中国团队不理解总部、不善于沟通。
这份溘然的转变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一位TA中国的高管指出,考费一开始很支持本土化发展和创新,但中国毕竟不是TA的主沙场,所往后来他也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危急感去帮忙化解抵牾。
陈一总结到到网期间最大的弊病在于本土团队一无本土决策机制,二无较为有效和大额的期权勉励机制,三则员工福利太好。“一点也不像创业公司。”
2011年吴皓离职之后,到到网和总部的直接申报请示关系转变为中国向亚太区申报请示,再由亚太区向总部申报请示。同时,在2009年被TA收购的酷讯,至此也没有和到到网产生明显有效的协同,当时酷讯直接对标的去哪儿在百度的流量喂养下高速发展,酷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抵御来自去哪儿的寻衅。
同样是2011年,TA亚太区策略与商业发展高等总监郑嘉丽作为到到网的计策及产品管理副总裁入驻北京,再之前她在Expedia担当多个计策管理高等职务,还是艺龙网董事会的非实行董事成员。TA对她空降后中国业务的增长表示满意,并于2013年任命她为TA中国区常务董事,连续培植并领导在中国和美国的到到网团队。
“Lily过去常年在国外,和中国打交道的韶光也极短,她很难了局和中国公司血拼。”张肆(化名)说,他认为这是到到网在2013年增长困难的最紧张缘故原由,“都懂得和总部沟通,但在当时本土OTA大战时不善于找到自己的作战办法和发展路径。”
“吴皓也好,Lily也好,都是人中龙凤,但人无完人。”陈一喜好总结,“吴皓能结硬寨,打呆仗,Lily长袖善舞。但中国互联网创业都靠拼,而TA美国总部的思维却是你把资源和关系利用好就行,因此要当好到到网的一把手,你得是吴皓和Lily的实力都具备,但这样的人极少,还一样平常选择去创业而不是待在一家不能自己做主的大公司里。”
TA入华2.0:猫途鹰
在2015年Q1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考费暗示了TA中国业务进展不顺利,但会有所变革。
在Skift的一篇宣布里,考费称,TA承认中国团队成员付出了艰费力动,做出了好产品,但现实不是TA所期待的,由于没按TA所设想的办法取获胜利。“从中国回来的团队会跟我说,我们须要做一整套完备不同的事情,才能在中国这个分外的生态环境中成功。”
将韶光推回到到网推出的那一年,中国刚刚进入3G时期,移动互联网抽芽。接下来的数年韶光里,借助时期红利和人口势能,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空前热络,风口的更迭迅速,创新窗口期稍纵即逝。TA显然难以适应中国速率,自身发展的弱势也加速暴露。
当时,TA在外洋的营销紧张以SEO为主,以内容吸引免费流量,再转卖出去,赚取中间差价,实质上是流量的中间商。而将这个营销模式引进中国,则面临着不小的寻衅:即便做了翻译,TA的中文内容体量比较英文的仍有很大差距,导致SEO的根本量级不足;即便内容足够做SEO,在中国仍旧绕不过向搜索引擎买流量这一道樊篱,有时候SEM的流量本钱比转卖流量的价格还高;再退一步,纵然SEM效率很高,但中国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期,APP天下PC搜索成了过去时,TA的SEO能力和SEM销量就成了屠龙之术。
TA确实须要在中国做出改变,考费把重点放在出境游上。值得把稳的是,在2014年,TA总部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推出即时预订,二是宣告收购目的地玩乐预订平台Viator。
2015年初,拥有10年外企管理履历的林松出任TA中国区首席运营官职位,卖力领导TA在中国的市场运营和产品开拓等。当然,对付中国发展的统统阐明权,仍旧牢牢节制在TA总部。
林松带领团队开始重修TA在中国品牌和产品。2015年6月,考费来到中国,宣告TA的中文名变更为“猫途鹰”,并将推出特殊为中国本土定制的、符合中国用户审美和利用习气的中文APP。猫途鹰中文APP的一大特色,便是推出站内商城,探索售卖境外目的地的一日游、门票等当地活动产品。
张肆对林松印象很深刻,他一度认为林松会是将猫途鹰扶上正道的那个人。“他刚到TA中国时就提出了一个很中肯的不雅观点:现在TA中国90%以上的收入来自卖广告,包括展示广告和CPC,万一经济大环境不好,或者是TA及广告方增长涌现瓶颈时,谁要来投广告?”
据张肆透露,林松坚信猫途鹰可以通过经商营业闭环降落单一营收办法带来的风险,同时开始从OTA招揽人才,并且通过投资北京泛亚假期得到出入境游做事资质。“但到末了,呈现给中国用户的站内商城是一个曲线救国的结果”。
按张肆的说法,TA是一家“非常轻”的公司,猫途鹰受限于总部的哀求,并没有办法配齐交易链条所须要的BD团队、运营团队和客服团队,对付供应链、产品和售前售后做事体系搭建并不完善,后来只能找我趣旅行来当供应商,产品、技能和做事都由我趣旅行供应,乃至是跳转到我趣旅行完成预订流程,订单所产生的佣金由双方按比例分成。
我趣旅行干系卖力人张山(化名)向环球旅讯证明了这一说法。据他透露,我趣旅行为猫途鹰供应外洋目的地碎片化产品的交易做事,同时卖力将Viator的产品进行本土化,通过互助再供应给猫途鹰的客户。
“互助过程挺顺利,订单增长也快,猫途鹰用户对付品牌的认可和信赖度是存在的,在内容的背书下,而且很多深度和小众的产品也能在猫途鹰上出单。”张山透露,“可惜的是,猫途鹰缺少产品交易及运营基因,对产品交易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交易赚取的佣金太少。”
目的地产品客单价低、利润空间较小一向是业内共识,再加上2015年OTA第二轮价格战到了尾声,用户已经被价格战惯坏了,同样的产品,猫途鹰的比较OTA直采的,并无明显的价格上风。
此外,张肆还指出,猫途鹰还一度考试测验做美团点评的模式,接入当地餐饮做行中预订。“大众点评的内容得靠美团来变现,当时中国团队看到双方合并后意识到猫途鹰和大众点评很像。但猫途鹰自身要做行中预订,还是回到避重就轻的毛病。”
猫途鹰和我趣旅行的互助在2017年因猫途鹰计策调度而结束。张山再一次用“可惜”来形容猫途鹰这一次商业化的探索。各类和交易干系的探索无疾而终,这成了林松于2017年初离开猫途鹰的缘故原由之一。
猫途鹰2017年的计策调度亦和总部的计策调度不无关系。考费在2017年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中明确提出,由于即时预订的奏效不高,不再是TA的计策主推项目。
终极,所有的内容变现,还是回到了广告模式。让张肆意外的是,在林松期间,猫途鹰的广告模式收入支撑了猫途鹰的发展,个中又以CPC模式为紧张的增长点,而CPC业务在当时由朱明(现任猫途鹰中国区总裁)主管。
笑笑(化名)是某国际OTA卖力在猫途鹰平台进行投放的对接人,他指出和猫途鹰CPC的互助虽然量小但效果还行,ROI约为200%。“PC端紧张是CPC跳转,APP端一开始和PC端一样,后来一段韶光用了Deeplink,可以调起APP,但紧张还是按CPC办法互助。”
“PC的互助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到了APP用户的放弃率就大大提升。”笑笑提醒到,“用户喜好在一个APP上完成所有的预订。”但用户是否终极去OTA预订已经跟猫途鹰没任何关系了,当用户选择点击OTA Logo旁的预订按钮,猫途鹰已经收到了广告费。
据张肆透露,2017年携程的CPC收费霸占了猫途鹰整体营收的一半,“如果见告我携程要买猫途鹰,我一点也不虞外,一年省下几千万的营销用度呢。”
林松离职后,猫途鹰首席运营官一职由原首席营销官潘浩栋接任。2017年,潘浩栋在接管环球旅讯采访时表示,猫途鹰更善于做轻资产的广告流量变现模式,未来短期内这也依然是中国市场营收的紧张模式。他也表示,猫途鹰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重心并不是流量变现,而是扩大流量的数量级。
“扩大流量的期望也并没有准期实现。”许多一语击破,“就算是顶峰期间,猫途鹰的月活不过百万级别,不要说比拟携程,连马蜂窝都没有办法超过。2017年猫途鹰开始考试测验独立融资,寻求真正独立于总部的发展模式,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机遇。”
TA入华3.0:合伙公司
在TA将酷讯卖给美团后,Skift剖析师指出:和Priceline(现Booking集团)、Expedia不同,TripAdvisor考试测验在中国独自奋战而不是探求一个本土玩家开展互助;不过,Expedia依赖艺龙在中国作战的模式已经被证明失落败;以是其实在中国这个潜力无限、却对欧美公司格外困难的市场,没什么方法是一贯靠谱的。
从2017年开始,猫途鹰开始寻求在中国进行家当互助。打仗过猫途鹰的投资人方子(化名)向环球旅讯透露,当时猫途鹰并不愿意接管财务投资,他们只乐意接管能够带来资源或流量的投资,而TA也和腾讯、海航打仗过,“但开价高得离谱”。
一位靠近海航的行业人士向环球旅讯证明了这一说法。“当时海航准备和TA设立中国合伙公司,加上投资TA,但这宗投资终极没有完成。”
“和携程该当也是从2017年就开始成本层面的打仗了。”许多指出,这两天携程和TA成立合伙公司该当是过去两年双方一贯博弈的最优解,“携程要国际化,得到了TA的内容和流量支持,而猫途鹰要生存。”
据海择成本剖析,TA对付携程的代价在于POI内容、酒店发卖渠道、目的地资源和渠道,“但现在来看不知道双方的绑定有多深,合伙公司目前更多该当是用钱绑定商务互助,这对携程来说很省钱,直接控股TA的话携程要在政治和财务上费很多心思。”
合伙公司刚刚起步,团队的组建、未来的计策目标和业务协同还未有确切的方向,市场是否看好还须要耐心不雅观察。携程集团副总裁、投资部卖力人沈杰在接管环球旅讯采访时表示,TripAdvisor在华的猫途鹰品牌名不变,未来“猫途鹰中国”则由合伙公司独家运营,团队将会紧张落地在中国,双方的卖力人都已经初步定下来。
沈杰认为,未来合伙公司要办理的问题是携程的产品库存和TA的内容品牌如何为中国及环球用户供应优质的产品和做事。
外界更为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猫途鹰的团队如何跟合伙公司的团队领悟,酒店和其他OTA是否会因携程入主之后而对猫途鹰的中立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互助,以及携程的酒店点评内容是否供应给合伙公司和TA环球等等。
笑笑坦言,只要有流量、性价比不低的条件下国际OTA品派司样会和猫途鹰互助的,就像现在国际OTA也和携程、美团互助。
更多的酒店互助方表示在当前阶段采纳的互助并且保持关注的态度。一家海内老牌高星酒店表示,猫途鹰并没有为其带来直客流量,跳转官网的几率极低,但这是一个不错的外洋营销窗口,看在这一点上还会连续互助。
此外,多数国际酒店集团和TA的互助都在集团总部层面进行,紧张是官网链接和英文网站的比价搜索引擎互助。个中一位国际酒店集团的营销卖力人表示:“看历史数据,整体的gross return to expense,也便是GMV还不错,能达到7:1。”
该卖力人还认为,这次双方互助携程更在意TA的内容,但供应商一贯在探求有效的低漏斗绩效营销的渠道。“现在海内新渠道都太偏种草了,衡量效果以曝光为主。有个好的比较搜索引擎还是很故意义的。”
互助传出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携程的终极目标并不是猫途鹰,而是拿下TA。作为内容平台,TA的长期代价肯定还是独立发展,这也是过去TA从Expedia拆分的一个关键。
“如果预期是被一家有环球化野心的中国公司收购,TA的大本营生意一定会大受影响;但如果预期成真,对携程而言代价巨大,可以经由这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品牌加速进入环球市场。携程强的是控货卖货,也可以丰富TA的收入构造。”方子如此预测,但这统统还须要韶光来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