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出来后,电商能否真正代替实体店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零售业也开始不断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让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购物方式。VR虚拟现实头盔购物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利用VR技术人们能够通过头显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VR购物Buy+可能不是家喻户晓的名词,但随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率先推进,这一VR虚拟现实购物体验已经显示了VR商业的潜力。VR商业允许零售商将消费者沉浸在定制的世界中,将传统的在线购物元素与3D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
从家居装饰到服装,各大品牌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零售革命,并提供了VR商业的选择,同时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同时不仅是在线零售商,很多实体品牌也都开始拥抱VR的热潮。如宜家家居也推出了在线VR虚拟现实头盔购物项目,让更多的人体验新式的购物方式。

同时,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也催生了沉浸式购物的发展趋势。事实上,根据L.E.K.咨询公司最近的调查,70%的受访者对VR虚拟现实购物有强烈的兴趣,这也表明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
总体来说,VR虚拟现实头盔购物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虽然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业内对其抱有很大的期待。对于用户来说VR虚拟现实头盔购物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随着VR技术普及未来的零售业也将焕发新的生机。
VR技术可能会带来电商的又一次进步,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商品信息,让用户体验到接近于真实的逛街。但是不能只用科技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有女性朋友的可以问问她们,网上购物基本不可能完全代替实体店的,逛街,去实体店,不仅仅是只为了购买东西,更是一种生活休闲娱乐方式。起码短期之类基本不可能被代替。
电商和实体店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商一个是手机逛,实体店是边走边逛,方式上也不同,不论vr电商如何发展,也击垮不了实体,况且2019.01.01日电子商务法的实施,线上店铺都需要交税,成本更高,和实体竞争更加没有优势了。
卢伟冰回应“小米低价误国”:发达国家也有宜家、Costco等品牌,怎么看
支持卢伟冰,所谓“低价误国”才是误国的缪谬论,不少媒体发表了有关这个话题的文章,这才是真正的舆论导向,“低价误国”才是完全错误的,国家的发展不会因为价格的高低而去衡量,国家的发展更不会将低价作为一个绊脚石,“低价误国”也完全不属于有逻辑性的观点。
作为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内容中不仅仅要有技术以及成就还要有价格作为衬托,同时价格低并不能作为不发展、不追求质量的行为表现,不应该被扣上“低价误国”的帽子。这个观点不仅仅是在混淆颠倒中国市场上价格上的公平竞争,还可能想要带动舆论去和小米进行不正当的舆论压制斗争,所以首先这个方向是不正确的,是不明智的。
市场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有高质量高价格的物品,还将会有低档次低价格的物品。这句话可能不太恰当,就拿苹果以及三星手机来说,在设计上非常符合大众,并且在内部零件以及配件上较为精细认真,不亚于当初诺基亚的做工,凭什么它们能够卖这么贵?就是因为他们有质量,就是因为他们有技术,不管别人怎么优秀都要去承认,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但是说到小米,针对的市场也较为明显,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轻人群等,价格上虽说卖的不高,但是在功能上能够想到的基本都不会缺,甚至还是品牌货,有的比价格更高的某品牌产品质量还要好、逼格还要高。
我们在认清市场的同时还应该擦亮双眼,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花费5000+元去购买一个更好的手机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买不起上万的手机,有有钱人就会有穷人,大家追求的点不一样,追求的性能不一样。如果真的低价误国,为什么手机不都卖到上万元呢?站着说话不腰疼系列。
小米的研发经费以及人才从来没有缺过,同时卢伟冰的回应也是偏于中立的言论,并没有极端回怼,对于这种没有意义以及不成立的言论,不理也罢。
我看,卢伟冰的回应全面回击了那个大V的批评,虽然只是“简单说几句”。
1 三个对准
那个大V在“低价误国论”之下,一共对小米作了3个方面的批评,一是导致中国民众降低文化崇拜,二是拖累中国升为世界水平,三是无助中国制造树立高端形象。1顶大帽子,3个子高度。
那个大V的“低价误小米论”或者叫“小米没钱论”,没钱研发、没钱发高工资,是比较具体的,高度一般。
看看就知道,卢伟冰在回应中,围绕“低价误国论”,分别作了回答,对“低价误小米论”也作了同样具体的回答。
2 三个高度
卢伟冰在回应中说,“以发达国家来例证本身就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发达国家出现的那些卖低价公司和品牌也让“全球受益”了,华为“是中国企业“低价”战略的榜样”,民族自信、全球受益、中国企业榜样,高度全都足够高。
对大V的“文化崇拜”这个高度的回答倒是不宏观,而是很具体,只说是个人脑袋出了问题,还说先回去好好学学语文、逻辑,很不客气,认为“通篇全部是逗号”是“有点丢人现眼了”,看似客气。
3 三个例证
卢伟冰回应的发达国家出现的那些卖低价公司和品牌也让“全球受益”了和华为“是中国企业“低价”战略的榜样”,既是2个高度,又是2个例证。
所举出的第三个例证则是小米有钱做研发,又说“关键要会读”,可以理解为是说不会读就是缺少文化。
4 关于“发达国家也有”的公司和品牌
我的看法如下。
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有去买低价品牌的,那些品牌也让全球受益了。这是实情。
就像中国民众一样,发达国家的民众对那些公司和品牌并没有到达崇拜的程度,并非以本国公司的“低价为荣”,倒是认为“低价有理”。这应该也是实情。
最重要的是,那些公司和品牌并没有绊住发达国家往世界级水平升级的脚步,没有帮助但也没有破坏本国制造在海外树立高端品牌形象,也就是并没有误国,而且,截至目前,发达国家仍然是高端品牌更多、形象更为高大的,没有受到那些公司和品牌的影响。这一定是实情。
我们中国呢?可以确定的是,还得加快升级的脚步,我们中国的公还得努力帮助中国制造在海外树立高端品牌的形象。我们的国家正是这么要求的,自始至终在这样地要求,分外急切,而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正在符合国家要求的道上奔跑,致力于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品牌,还有努力研发自主性关键核心技术。
感谢题主!
谢谢您的问题。我认为卢伟冰的话是正确的。
“小米低价误国”的逻辑。有微博大V说这话的逻辑是,不应该崇拜小米。产品低价就没有钱搞研发,没钱给员工发高工资,拖累大国往世界级水平升级,就是误国。红米品牌卢伟冰说,华为也有低价,发达国家也有宜家、Costco等中低价品牌。
“小米低价误国”的混乱。第一,低价是市场经营行为、市场竞争策略,硬与国家发展相联系,乱扣“误国”的帽子。第二,反映了对低价、低利润产品的歧视,我们早就有“薄利多销”的老话,在科技领域同样适用,国产手机品牌总体价位比苹果手机要低,不照样把苹果打败了,哪里误国?拼多多不是成为电商前三名了?拼多多扶持了***产品,哪里误国?第三,如果手机都是高价,必定普及不足,市场份额也不如现在大,反而会危及国产手机生存发展。5G手机的普及,同样需要低价。
小米没有误国。第一,小米手机的低价对于手机普及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了用户逐步认同国产品牌。第二,市场群体是多元化的,用户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低价手机并不奇怪,而且2000元以下的价位区间是手机厂商充分竞争的。用户需要低价手机,这是需求和市场。第三,小米也在提高手机价位,冲击中高端,也是因为消费者的品质升级。第四,小米有钱做研发、发工资,小米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536.6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34.72亿元,同比增长20%,小米吸收了国际很多人才,没有高薪人家是不来的。虽然智能手机销量和收入有所下滑,但是投入研发20亿元,同比增长33%。明年小米还要推出性价比高的5G手机、生态产品,对于相关行业提高技术与品质、加强竞争是有利的,用户将从中受益。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