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龙年开年以来梅江区召开的首场会议,进一步彰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武断决心,开释抢开局、匆匆发展的强烈旗子暗记,以新气候新作为奋力推动梅江高质量发展。
当前,梅江区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推进绿美梅江生态培植。何森垚 摄
聚焦经济培植这一中央事情和高质量发展这一紧张任务,梅江明确今年要实现GDP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投增长6%、一样平常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的年度目标。

春回大地万象新。从春天再出发,梅江区将如何扛起中央城区的首位担当,以实干实绩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组关键词来看梅江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1
实体经济
坚持大抓项目 大抓环境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打破300亿元,整年比增6%;1—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5.9%;整年一样平常公共预算收入比增27%、居全市第一……
2023年,梅江区经济在多重压力下稳中求进,GDP创2018年以来最好成绩,实现了量质齐升。个中,实体经济对经济发展贡献颇为亮眼。
梅江掀起“大抓项目、大干项目”攻坚热潮。图为梅江控股标准厂房项目培植现场。何森垚 摄
以广东梅州经济开拓区为例,过去一年园区聚合伙源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攻关家当项目,成功签约引进纳翕燚环保家当、大为变压器等5个总投资30.8亿元的招商项目。推动盈华等5个总投资42.7亿元的项目落成投产,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101.34亿元,比增10.59%;规上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速13.4%,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8.15亿元,比增10.98%,三项指标位居全市家当园第一。
项目培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新的一年,梅江区明确,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抓重点项目、大抓营商环境,勉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开拓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大干一场。
在梅江区一二三家当领悟发展先导区,工人们井井有条,紧抓项目培植。2月1日,茂叶(梅州)一二三先导家当园项目签约落地梅江。该项目约700亩,操持总投资约23亿元,紧张环绕食品加工、生物医疗、装备制造等培植集研、产、销、学、创为一体的综合性客家食品和大康健家当基地。
在梅州经开区,梅江控股标准厂房项目二期5栋厂房完成了主体封顶,个中3栋估量今年3月尾可交付利用。
“目前,我们一期已进驻亲睦谈中的企业有7家,租赁面积3.3万平方米,进驻率达98%,投产后估量年产值可达6.5亿元。二期已签订租赁协议亲睦谈中的企业有8家,总需求面积约11.9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年产值约80亿元。”梅江控股投资发展部职员温巧媚先容。
个中,拜奥美迪克(广东)医疗东西有限公司租赁的4291.66平方米厂房已投入利用,估量将实现年产值3600万元,创造税收468万元。梅州市旭跃科技有限公司也已装修睦厂房,准备全面开工。
“这是我的第二个厂房,选择梅江紧张看中的还是营商环境,再加上这个标准厂房根本配套举动步伐完善,十分符合我们企业发展的需求。”梅州市旭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秀文先容,该公司操持4月投入第二条生产线,估量年产值达800万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梅江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衔接湾区机制抓好做事企业“首日制”、降本钱、代办制等事情,为企业供应全流程、精简化的做事,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过去一年,梅江区成功引进37个项目,操持总投资74.56亿元、比增20.2%,累计完成投资18.3亿元、比增170.4%。博敏、鸿宇等15个总投资145亿元的“打粮食”项目加快培植。
聚焦实体经济,梅江区提出将坚持“要素随着项目走”,组建家当发展基金,用好并联审批、专班做事等事情机制,一个项目一张“作战图”。推动宏展、茂叶等已签约项目早开工、早培植,促进博敏、鸿宇等在建项目提速放量、早日投产,以速率占先机、用效率换效益。
与此同时,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衔接湾区规则机制,把做事企业事情做精做细,让企业家暖心放心舒心,让更多企业家选择梅江、投资梅江。
关键词2
绿美梅江
坚持城乡一体 植绿添绿
又是一年春草绿,植树栽花正当时。近期,梅江区各镇(街)紧抓好时节,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大家植树”活动,掀起植树绿化新高潮,推动绿美梅江生态培植。
金山街道组织街道、村落(社区)干部职工与乡贤,到周溪村落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绿美生态培植植树活动,共同植下“乡贤林”。
西郊街道组织党员干部、乡贤群众等1300多人,先后栽下“党员先锋林”“人大代表林”“乡贤林”“求是林”“绿化示范林”“港澳政协委员林”。
……
梅江区力争4月尾前栽种43万株以上,实现全区大家栽种一棵树。受访者供图
绿色是梅江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履行“百千万工程”以来,梅江区坚持城乡一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区镇村落绿化事情,推动绿美梅江生态培植,共同绘就处处是绿意、处处是美景的梅江画卷。
目前,梅江区已完成65个绿美村落落、18个城市绿美小公园、32个绿美住宅小区的培植,推进打造60个绿美村落庄小公园,评比出第一批区级“俏丽庭院”35户,建成100公里绿美碧道,培植绿美村落庄公路81.68公里。
“撬动社会各界通过捐款、捐物等办法投身县镇村落绿化中来,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赠资金近400万元。”梅江区副区长丘颂霞先容,当前,梅江区正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做好栽种备耕、苗木储备和技能辅导等事情,切实将区镇村落绿化事情落到实处。
在2月24日晚梅江区举办的迎花灯·赏民俗·品美食“嘉应古城闹元宵”非遗巡游展演活动上,梅江区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倡议。倡导大家通过志愿认捐代种的办法参与植树造林,共同培植“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村落夫居环境。
在各镇(街),各地充分利用横幅、发放倡议书、举办乡贤漫谈会等大力宣扬植树绿化,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带头植绿、带头护绿,勾引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美化绿化。
“我们村落森林覆盖率高,个中百年以上的古树有26棵。在守护原有绿化的根本上,今年我们积极发动党群、乡贤等力量,操持在村落道沿途栽种300棵杏树,走‘古色’‘赤色’‘绿色’特色农旅之路。”城北镇玉水村落干系卖力人先容。
为踏实推进绿美梅江生态培植,梅江区定好任务书,通过分工协作、全民动员,力争实现“区级打造3个绿化廊道,镇级实现一镇一廊道、一镇多林,村落级培植一村落一林、一村落一公园”目标。
丘颂霞先容,梅江区将持续推动“四旁”(村落旁、宅旁、路旁、水旁)“五边”(山边、水边、路边、村落边、景区边)见缝插绿,特殊是城区到圩镇到范例村落的沿路两边,通过点线结合,因景植绿、见缝植绿,逐步形成绿色生态景不雅观。
2024年,梅江区操持完成植树造林43.64万株,个中区级植树33万株,镇(街)、村落(社区)植树10.64万株。目前,区级完成植树12.24万株、备耕22.46万穴,镇(街)、村落(社区)完成植树1.71万株、备耕2.21万穴。
关键词3
人才引育
坚持唯才是举 以用匆匆引
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过去一年,梅江区秉承“视人才为珍宝”的理念,坚持“三式一化”全面推动“1+N”人才政策,新引进人才、新造就人才、新认定人才超万人。
当前,梅江区拥有烟草、电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当代农业五大支柱家当,人才培养供给与家当需求不足匹配较为突出。针对痛点出实招,梅江区实行产教领悟、校企校地校会合作模式,依托梅州城西职校与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联合创办梅江学院,与10家企业“工读式”定向育才,与33家企业建立互助关系,首期招生85人,订单式培养电子电路行业技能人才。
梅江区实行产教领悟、校企校地校会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电子电路行业技能人才。魏丽文 摄
2月26日,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梅江学院(下称“梅江学院”)首批85逻辑学生迎来了开学。“经由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加上到梅州本地企业参不雅观学习,我对电子电路家当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更武断了就业方向。”电子技能运用专业学生温宇丰表示,希望经由3年学习能有机会留在家乡就业。
“建立梅江学院后,我们形成了政府、协会、学校、企业四方互助的育才模式,实现‘订单式’育才。”梅州城西职业技能学校校长邹国良先容,学校将以深化产教领悟为打破口,看重人才培养与企业领悟、学校与园区结合,将学校传授教化与行业进步、家当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以人才赋能梅江区高质量发展。
梅江学院的建立,是梅江充分链接各方资源、加快构建当代化家当体系的生动表示。为让人秀士尽其才、才尽其用,梅江区持续做年夜大好人才做事事情,探索履行“免费梅江”活动,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建成青梅互联网创业园、梅江数字BPO家当园。供应1000多个数字家当人才就业岗位,160多名人才享受办公、生产、住宿全程免费做事,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新的一年,梅江区如何打造“首位度”人才高地,为推动梅江高质量发展供应坚实人才支撑?
“视人才为珍宝,至心爱才、悉心育才、爱慕引才、精心用才,让各种人才在梅江高质量发展中脱颖而出、建功立业。”梅州市委副布告、梅江区委布告陈金銮表示,梅江区将坚持唯才是举、以用匆匆引,以更广视野招引人才、以更大力度培养利用人才、以更优做事留住人才。
在人才招引方面,梅江区将瞄准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市场“靶向引才”,积极招引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能补充家当空缺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做到引进一个人才团队、带来一批创新项目、带动一方家当发展;在人才培养利用方面,深化产教领悟、校企互助,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带动家当发展的人才;在留才方面,持续擦亮“免费梅江”“青年在梅江”“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操持”等特色品牌,完善线上线下贯通“一站式” 做事平台,落实人才创新创业、住房安居、教诲医疗、金融支持等政策方法,积极为人才做好“小事”,让人才做成“大事”。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魏丽文
通讯员 钟戈 钟兴明
【作者】 魏丽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