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ndering Earth wrapped up its first week of release in China with a record-breaking 9 million. That's the biggest one-week total ever in China, besting the 8m debut of Detective Chinatown 2 last year and the 7m launch of Wolf Warrior 2 in the summer of 2017.
《流浪地球》上映首周中国票房达到创记录的3.49亿美元(约合23.7亿公民币)。它超过了去年3.38亿美元票房的《唐人街探案2》和2017年夏季档3.07亿美元的《战狼2》,创造中国上映首周票房新高。
图源:猫眼电影

2月5日,《流浪地球》陆续上岸国外院线,在美国22个城市、加拿大3个城市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映。
只管导演郭帆表示不刻意针对外洋市场,但票房数据显示《流浪地球》均匀单场收入高于全美周冠军电影近4倍。
It was the second-biggest seven day total for any release in any territory save for the $390m seven-day cume of Walt Disney's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in 2015.
在环球范围内上映的所有电影中,《流浪地球》的一周票房仅次于迪士尼2015年《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3.9亿美元。
电影上映后,IMDb上共有2900余人为电影打分,评分达到8.0。
魔性交通安全提示语洗脑粉丝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Routes are countless.
Safety is foremost.
Unregulated driving.
Loved ones end up in tears.
(译文来自电影字幕)
电影中这段交通安全提示语也意外火起来,洗脑了不少粉丝。
电影剧照
不少城市的街头,都涌现了这个标语,各地官博纷纭接龙。
就连电影导演郭帆都表示,觉得有点怪怪的
网友热评:
刘慈欣回应《流浪地球》热点问题
2月10日,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山西阳泉家中接管了央视独家专访, 回答了部分网友关心的问题。
图源:央视***
▌影片看哭很多人, 您哭了吗?(央视***移动网网友)
刘慈欣:没有,我们看电影是从创作者角度去看,不是从普通不雅观众角度去看。我看到动听情节,更多地会想怎么加强效果更好,因此工匠、创作者的心态去看。一样平常来说,我们是打动别人,自己一样平常很难被看过多少遍的作品打动。
▌影片中的地球征象是否会发生?(央视***微博网友@Rosa六妹阿)
刘慈欣:首先,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是肯定不会发生,由于太阳处于一个恒星的主星序之中,主星序中的恒星是十分稳定的,太阳就算真的要发生变革,对我们人类的尺度上来讲,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会是在很远的未来。
点击不雅观看完全采访***↓
▌有网友质疑影片中一些科学设定让人无法接管,您怎么看?(央视***客户端网友)
刘慈欣:确实里面的很多设定不是太严格,乃至是一个BUG。这可能有各方面的缘故原由,可能受拍摄技能的限定、故事的须要 。比如打掉摄像头确实不能把人工智能毁掉,你要表现毁掉人工智能的话,是有办法的。范例的便是《2001太空漫游》里面,毁掉人工智能很专业,航天员进到电脑的主板上,把存储芯片一块一块拔下来真的就毁掉了。可在《流浪地球》里,你让吴京去这么干,那电影的韶光可能要拉长很多。以是在遵守科学事理的根本上,又担保电影的可视性,可看性。
▌《流浪地球》会拍成系列吗?(央视***微信网友“尼古拉嵩”)
刘慈欣:这不该问我,去问制片方导演,拍不拍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以为如果《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票房照这样的趋势走下去的话,是完备可以拍第二部、第三部的。我希望我所有的作品都拍成电影,这没有问题,但是毕竟科幻电影和小说比较,它受到的制约是很多的。
▌国产科幻电影未来该如何发展?(央视***微信网友“云周”)
刘慈欣:首先,不要被某些框架限定去世,科幻电影一定要多元化,要有多种风格。不能照着某一个风格、照着模式去拍,那是没有出息的。
其余,要建立起一个科幻电影的工业体系,这个必须得有。这个工业体系便是很专业的,比如做星空绝技的、做飞船绝技的,都有它特定的专业,这个体系必须建立起来。
第三,必须有好的原创内容,这个很主要。原创内容从两方面来,一方面我们要好的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这个现在太缺了。此外,科幻电影相对付从文学作品改编而言,它更适宜原创。我们其它的领域的编剧数量很大,但是在科幻领域的编剧的数量很少,这方面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科幻编剧来。
▌科幻作家能预测未来天下吗?
刘慈欣:不可能,描述不出来,不只是我,谁都描述不出来,乃至你描述100年往后都很困难。以是我们写科幻的人不是在预测,我们只是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排列出来,但是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我们只排列那些最故意思的、 最震荡的。我常举一个例子,一个不走的表,它一天还有两次能弄对。同样,你排列的足够多的可能性,这里面肯定有几种能遇上的。但是不是预测的,科幻小说家并没有神奇的力量。
▌您创作中碰着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刘慈欣:我碰着的最大的挫折实在便是创意,不能说是枯竭吧,而很难能产生让自己能愉快起来的科幻创意。这个大家有些误解 ,彷佛你写一部作品非要超越前一部,我没有这个想法。我说过一部作品,它有很多成分是机遇,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我要写一个作品,特殊是长篇小说,能支撑你写下去的,便是你自己的想法很愉快。如果我都愉快不起来,你别指望让读者能愉快起来,这是我碰着的最大的难题。
刘慈欣:中国现在最强的觉得是什么?是未来感。天下上没有一个地方有在中国有这么强烈的未来感,这种未来感便是未来给人的吸引力,天下上现在任何地方没有办法与中国比较。顺理成章,它就促进科幻小说、科幻文学的繁荣。
去年11月,刘慈欣在美国华盛顿被付与克拉克想象力做事社会奖(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在现场的发言中,他也曾强调中国的未来感:
China is a highly futuristic country. It is true that the future of China may be full of challenges and risks, but never has this country been so attractive like today. This reality provides fertile soil for the growth of science fiction, and it is enjoying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the country. As a Chinese sci-fi author, who was born in the 1960s, I’m the luckiest from the luckiest generation.
中国是一个充满着未来感的国度,中国的未来可能充满着寻衅和危急,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吸引力,这就给科幻小说供应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作为一个在60年代出生在中国的科幻小说家,我则是幸运中的幸运。
在采访中,刘慈欣感叹科幻文学的创作与国家的昌盛密不可分:
国运盛,文运盛。这一点对其他文学我不知道是否准确。对付科幻文学是极其准确的,在一个掉队的、贫穷的、发展缓慢的地方,科幻文学肯定弗成。不论你多么有水平、有创意的作家,你也弗成、得不到承认,这是科幻文学的一个特点。
《流浪地球》的火爆也让我们看到,刘慈欣仍旧一贯在描写宇宙的伟大神奇,正如他所说的:
The vast ocean of stars can always carry our infinite imagination.
浩瀚的星空永久能够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
编辑:左卓
演习编辑:陈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