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期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扶持措施、产业应用等方面,对大数据扶持进行深入剖析。
一、政策背景
2015年,***发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自此,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扶持措施
1. 资金扶持
政府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大数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据《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投资规模达到6000亿元,同比增长30%。
2. 政策优惠
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大数据企业运营成本。如税收减免、用地优惠、融资支持等。政府还鼓励大数据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3. 人才培养
政府重视大数据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大数据相关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企业设立奖学金、举办培训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
4. 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加大对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数据存储、处理、传输等能力。如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产业应用
1. 产业发展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例如,金融领域的大数据风控、医疗行业的精准医疗、教育行业的在线教育等。
2. 政务应用
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现政务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如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
3. 社会治理
大数据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等。
大数据扶持政策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产业升级,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国际竞争和产业变革,我国大数据产业还需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在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大数据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所言:“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