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便利化水平
“中国游”热度走高,是多重成分浸染的结果。
去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并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成为现实。

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也在持续优化,适用国家、勾留期限、活动区域不断扩大。今年7月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等3个口岸新增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至此,这一政策适用范围已增至37个口岸、54个国家。
广州南沙边检站执勤四队副队长陈锦莹先容,受多重利好举措叠加影响,广州各口岸出入境客流明显增加。自7月份以来,截至9月2日24时,已有超1.1万名外籍乘客采取过境免签政策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南沙客运港口岸入境。
除签证便利化外,各地还从外国游客反响最强烈的瓶颈问题入手,重点改进入境游做事,提升便利化水平。上半年,北京推进“BEIJING PASS”在公共交通、公园景区等场景运用;四星级以上酒店、4A级以上旅游景区均可实现外卡POS机刷卡,发放“零钱包”60.8万个。今年5月份,苏州出台《苏州市促进入境旅游多少方法(试行)》,截至6月尾已建成4个旅游咨询主中央站、180多个咨询做事点、74个移动做事点,配备多语种翻译机,可供应75种措辞翻译做事。
既“走出去”也“请进来”
今年以来,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增多,他们不仅体验中国的美景美食美文化,还把在中国的旅行体验拍成短***发布到社交媒体,一韶光“China Travel”(中国旅行)成为热词。这些镜头里,古老与当代交织、开放而友好的中国也给其他外国人“种了草”。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外国游客通过他们的短***,向环球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当代的中国形象。要让旅游更好发挥对外交流的浸染,通过发展旅游讲好中国故事。”他建议,除了依赖民间力量,还要组建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国家旅游推广机构。
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说,持续引发“中国游”热度,一定要用好国际网络平台,深度挖掘目的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并结合盛行元素和热点,在宣扬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策划推出更多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国际推广项目。
除了通过互联网等办法“走出去”展示中国旅游的丰富多彩,各地还在费尽心机“请进来”,让外洋旅行商、媒体亲自体验中国旅游产品,提高他们推广中国线路的信心。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互换与互助局组织开展“百名欧洲国家旅行商来华踩线”活动,踩线团先后赴重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稽核。9月3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奥地利7个国家的近60名旅行商应邀抵达新疆喀什,用一周韶光稽核全疆旅游线路和产品。
“我们一方面到外洋市场积极营销,吸引外国游客关注中国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在外洋做好推广做事,方便外国游客来华。”中青旅控股株式会社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先容。
推出个性化产品
今年前7个月,北京共接待外国游客161.87万人次,同比增加237.5%。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处干系卖力人表示,境外来京游客散客比重已由10%上升到30%。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入境游的核心吸引力,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紧张目的。
徐晓磊表示,外国游客来华过去偏爱大型团队游,现在喜好小团组、自由行,游客更渴望个性化、深度游体验。从目的地来看,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依然受欢迎,一些带有“探秘”性子的小地方也越来越受外国游客喜好。
陈楠认为,应更加关注客群的构造性变革,知足外国年轻游客对新鲜体验和深度探索的需求,高标准打造非尸首验、沉浸互动、剧目演艺等文旅新场景。在做事方面,开拓灵巧的旅游套餐,支持散客自由组合行程,供应更多定制服务,并加强旅游从业职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措辞沟通能力和做事质量,确保外国游客得到高质量做事体验。( 张雪 曾诗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