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包含哪三个基本要素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的概念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图画、文字和叙事。
图画书,英文名称“picture book”,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读物,在日本及港台地区又被称作“绘本”,在中国大陆读者的理解中,等同“绘本”概念的图画书,主要指儿童图画故事书。
为什么第一本绘画书出自教育学家
《世界图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图画故事书,一般被公认为是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绘本既有专为儿童读者的,如英国经典绘本《一闪一闪小星星》,也有成人看的绘本,比如《几米系列》绘本
你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连环画吗
小时候看了许多连环画,最喜欢的是五几年版陈丹旭画的《水浒传》连环画。可惜手中没有收藏几册,他画的人物具有鲜明特点,使人过目不忘,令人喜爱。到了2ooo年,我在哈尔滨道里地段街一个大型新华书店留览买书,在一楼的书柜柜台里见到了《水浒传》连环画,连环画的封面印象深刻,请拿出来一看,正是当年的原版(重新再版印刷),虽然价格很贵,但毫不犹豫地买了五册(内容不一样)。回来后在我手里只保存了两年,就被我的同事丶朋友硬要去了。
我小时候喜欢看的连环画有很多,最喜欢看战斗题材的连环画。看过有很多,如:《解放石家庄》、《南征北战》、《雁翎队》、《战斗在一三高地》、《穷追寇》孙达明等绘、《平原枪声》、《武陵山下》、《拔敌旗》、《洪湖赤卫队》、《海防线上》、《英雄儿女》、《上甘岭》等。
但在这些连环画中,我影响最深的是《解放石家庄》这本,由辛国绘画。1981年9月一般一次印刷,,印数82万册,64开本。当时给别的同学交换着看,等了好几天,才轮到我,很喜欢战斗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连环画作为我们60、70后的精神食粮,陪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在那时,家里很少有电视,我们村里只有一台。所以只有通过看连环画,来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如今的小人书已成为收藏本,有的价位很高,作为我们工薪阶层,在财力范围内,适当地买一些,来满足童年的美好回忆。
总之,现在遇到战斗题材的连环画,也买一些,来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闲钱购买连环画这样的闲书。是叔叔送给我一部不全的《水浒传》,从此我便爱上了这几本连环画。
常常被书中的情节所迷恋,树立起一颗侠义之心。上中学时,学校非常讲政治,听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使人们都知道,宋江是投降派。从此这部书便成为禁书,小心珍藏了起来。
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参加工作,这几本书我一直珍藏着,一直到现在还在书架上放着。
前段日子,大连风情街,日本人学校把人的肺都气炸了,网上一片声讨 。最另人气愤的是,有人百般诡辩,说国人不要神精过敏。日本人在中国做生意,他们的家庭和子女在中国读书是合理合法的。我们要有包容心,大局观,总之要有格局。
事好说,可总有点不对劲,这不免让我想起了《水许传》中的宋江。
宋江大局观满满,格局更是硬朗,却在高逑面前摇尾乞怜,包容心恨不能把兄弟都卖了才安心。
受招安以后,先平定辽军,后征方腊。一场大战之后,兄弟们死的死,亡的亡。一百单八将战死七十多人。剩下少部分人多数也没幸免与难。到最后,剩他老哥一个都不放过,朝庭送来玉酒,打算毒死他。
宋江憋憋屈屈喝下毒药酒。他死的象只蚂蚁,轻于鸿毛,不值一提。道是那些血腥丈胆的兄弟,被他一个人害了个精光,留下千古遗憾。
欢迎评论,谢谢。
五十年代坐火车时,列车员阿姨会为我们这些在车厢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们拿来一些“小人书”,让大家看书读故事。有书看了,我们也就安生了,车厢便很快安静下来。
记忆中那些小人儿书,被从上到下挨个儿装订在一块木板上,通常是三本一版,有时候是两本。
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反特故事书,书名叫《衣角》。故事梗概是,有一家军属,爸爸参军,家里妈妈带着孩子参加初级社劳动。有天夜里,妈妈醒来,发现门后有一双脚,是一个坏人,趁着黑夜潜入这娘俩家里。坏人让妈妈做饭给他吃,还让妈妈借着灶火给他烤干被雨水淋湿的衣服。妈妈感到坏人不会放过自己,就悄悄滴将坏人衣服的一只衣角剪下,反扣在一个瓷碗里。后来坏人真的杀害了妈妈,村里民兵破案时,就是循着那只被扣下的衣角找到了凶手。
这个故事让我牢牢地记住了那门后的一双脚和扣在碗里的一只衣角。在后来长大的过程中,我变得很胆小很谨慎。独处一室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门后,有时甚至会反复检查。
从小到大,看过的小人书太多了。我最钟意的还是那些影剧连环画书,那时候的苏联电影可真多啊,好看的有《神秘的黑桃皇后》《红帆》《蓝箭》《琥珀项链》《一年级小学生》《小莲娜寻父记》。。。,太多了,数不过来了,可惜后来,全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