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清单:
1、B端产品经理和C端产品经理的详细差异?
2、做TO B产品,如何进行用户访谈?

3、用户勉励体系是否适用于B端产品?
4、比较于接地气的C端运营,稍显“神秘”的B端运营该怎么做呢?
5、B端产品初期冷启动,该选择什么推广办法?
————————————————— 我是分割线 —————————————————
问题1:B端产品经理和C端产品经理的详细差异? @侯成精选回答@GWP
To B 产品更重商业利益:B即Business,“钱”对To B 产品的主要性不言而喻。大家习气了To C 产品的免费,但却更习气付费的To B 产品。做To C产品时,听到的总是“用户”、“体验”、“竞品”、“转化”等词语;而做To B产品时,听到的更多的是“商业化”、“客户”、“收费”等词语。
(1)To B 产品的周期长
To C 的产品3-6个月没有什么打破,可能就要塌台了,但是To B的产品搞个几年很正常。以是很多人会以为To B 产品发展太慢,不随意马虎出成果。
(2)To B 产品的用户量小
To C 产品可以轻松达到百万级到千万级,乃至亿级,但To B产品用户量普遍不大,乃至有的是个位数。这就意味着,你做的产品很少有人听说过。用户量小也意味着要只管即便利用定性的调研办法,但To B产品的用户角色很多、需求也十分不同。做To C 产品时,一样平常调研4-8个用户就够了,但是做TO B产品,调研多少人都不足,永久会有新的创造。
(3)To B 产品理解本钱高
由于To B产品每每是面向专业客户的,以是须要对客户业务有较深的理解,这须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因此To B产品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很多刚入行的人会有较永劫光的适应期。
(4)To B 产品功能逻辑繁芜
由于涉及到商业利益,因此To B产品的功能设计务必严谨,比如涉及到角色、权限的功能会比较繁芜。如果是平台型产品就更加麻烦,可能还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协作、各个模块的衔接关系等,改动起来本钱也很高,每每牵一发而动全身。
(5)To B 产品设计难度高
如前面所述,目前To B产品发展较掉队、产品功能逻辑繁芜、理解本钱高、用户量小、短缺竞品、短缺成熟的方法论辅导,因此产品设计难度非常高。在业务、功能、技能方面牵扯的过多精力导致无法聚焦于体验方面,再加上设计难度过高,产品的用户体验自然也较差。
精选回答@如风
剖析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用户的群体类型。
B真个用户面向商业群体即(商家),商家的需求大多都是很明显的、天然存在的,商家更关心的是流程的便捷性、利益的易取性。对应产品经理的能力更多稽核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商业变现能力。
C真个用户面向群体是实际消费者即(买家),买家的需求很多是模糊的、不愿定的,处于摇摆和寻觅之中。买家更关心的是消费的场景化、合理化。对应产品经理的能力更多稽核的是感性的需求洞察力和营销剖析能力。
问题2:做TO B产品,如何进行用户访谈? @路中间的钉精选回答 @星空的橙子
TO B的产品有很多可以借鉴TO C。
但是还有很多TO B产品有分外性,特殊是行业软件。
最大略的来说,便是受众目标不同。TO C产品大部分你的目的便是收买住利用者,TO B的。。卖力买单的人,每每不是卖力利用的人。也便是说,你的产品界面针对的人,并不是有主动权进行购买和决定你产品商业代价的人。
两者关注点不同,例如一个行业软件,你须要对利用者做到的首先是安全,不随意马虎出错,和可以及时办理利用疑难,相对的优化UI、新奇交互都须要靠后。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哦事情,哪怕不太人性化,但是一步步去世板的容错性较高就符合根本需求。
下面针对的买单的人,每每不该用这个产品,他关注的是:产品的掩护用度,效率,以及给他带来的利益。
刚才回答了差异,下面回答一下调研问题。
每每提出的需求的业务部门,和决策部门,我们可以把场景分成三层:
底层:利用者,操作职员第二层:利用部门的领导第三层:终极审批的VP或者CXO们调研的时候,他们的情形每每是这样,利用者一样平常提出的是细节,紧张集中在操作问题和无法办理的运用问题。 利用者的领导,关注的是终极产出的内容,以及事情效率 CXO们,关注的是下面是否都以为OK,如果都OK,价格得当即可。
那么这三者,谁的建议最主要呢?我认为是第二层,第二层的意志可以盖过底层,而终极审批层并不关注这些细节,只会从更高的经济或者技能角度去考虑对自己的得失落。因此第二层的大满意,底层的不反对,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调研细节:需求剖析每每从一开始的会议开始,承诺和剖析利用者的根本需求,完成其8成以上的不繁芜的需求,就可以让利用者不反对。针对第二层的在其需求上,以观点和故事进行描述,同时帮忙他完成一个需求构想,每每这些领导只把稳产出结果,你可以帮其建议一个闭环的功能。做到以上两点,你才可以进一步走下去。
问题3:用户勉励体系是否适用于B端产品? @soul精选回答@墨武
关于B端产品是否要做用户勉励体系,这个问题,如果须要从B端用户的定义和用户场景上来剖析:
1. TOB产品,尤其是撮合交易形式的产品体系,其交易特色每每表现交易周期长、交易频次低等特性。他的实际交易场景是不随主不雅观购买欲影响(及交易双方在达成交易时,所考虑的成分会有很多,如:韶光,时令,决策,价格,交易方等),更多的是被交易方(特殊是支付方)下贱的去库存、活动等制约,即在你的勉励体系返利不大于其去库存压力之上时,功效极为有限。
2. TOB产品的实际业务交易双方每每不是单个个体,而是一个有组织构造的群体,如一次采购行为每每由计调进行产品确认、由财务进行终极付款。平台的勉励体系在内部用户管理体系未建全的情形下,只能针对账号实行,无法精确到实际业务操作者,这种通过逐日上岸、签到等勉励体系,终极享受优惠的是账号本身,而不是实际操作者,实际操作能够直接得到的“利益”并不能直接反应在自己身上。导致参与及实行意愿会非常低。
3. 财务压力:TOB相对付TOC而言,每每是批量采购,交易额都是相称高。采购本钱上,平台能供应的勉励是非常小的,无法构成实际的勉励目的,太多的话,运营资金压力,你懂得~
综上,在TOB产品里做勉励,不如思考好先健全业务体系及会员管理体系。
良好且健全的会员管理体系,能够通过运营实际理解到,单个用户的实际需求或者具有针对性的规律。平台更能做的是,为双方交易者更加完美的找到实现交易的双方。精准,快速的为双方交易者达成交易,办理用户的韶光本钱和同等环境下最为优惠的交易双方。这点比花重金去打造用户勉励体系更为主要和更具吸引力。
精选回答@冬日朵朵
B端勉励肯定须要,但是是否须要利用积分这种展现形式,就看各公司和产品经理的选择了。举个例子,渠道管理的软件,要对渠道进行可量化的考评,比如一个季度、一年须要完成多少收入任务。有考评就须要相应惩罚方法进行勉励。
比如没完成任务怎么惩罚?逾额完成怎么褒奖?这些都是必须的。但是这个考评结果需不须要通过积分的形式动态展示还是通过对渠道等级划分来展示?我以为便是交互的选择问题,不影响产品设计的实质。
问题4:比较于接地气的C端运营,稍显“神秘”的B端运营该怎么做呢?@泰米妮精选回答@高晓月(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1、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要从第二个问题剖析起走。To B运营的工具是企业,To C运营的工具是普通用户。这里问到的“运营的工具”我也不知道啥意思。我就按我的办法来理解这个“运营的工具”。
(1)首先To B的产品肯定是要发卖给企业。
(2)To B的利用者是企业里的人,老板、运营职员、技能职员哪怕是清洁工。
(3)B端产品有些只是连接产品和B端利用者,有些还要连接B真个C用户。举例财务软件,只须要企业的财务利用就可以。而发卖给学校用的家校软件,则不仅是有学校管理者、老师还连接了学生及家长。
2、回到第一个问题,B真个运营,有什么分外过人的招式和技巧。
(1)首先说这个B端运营,肯定不像C端那样,做各种活动策划啊,爆点事宜啊什么的,收入也不是靠流量变现这类。B真个运营更像是发卖、售后、履行这些,扎踏实实卖产品,给B端客户做培训,为他们的企业提高效率、减少本钱、增加收益。B端用户不像C端,来的快去的也快。每个B端用户用你产品的时候,都会很谨慎,以是把握B端需求很主要。
(2)那就说说B端需求的事情,B真个用户画像,不是对某个企业做画像,而是对全体行业做画像,明确B端客户企业的痛点,去之前调查好用你产品的客户企业的背景,以及他们可能用过的竞品,让企业明确你产品的代价,企业才会拿出本来没有的预算来为你的产品买单。
(3)给B端客户利用,你要明白,企业他所处的位置,他要和你互助,也会看你的实力。以是必须要做产品和你自己公司的背书。很多企业选择互助伙伴的时候,会看重这点。做背书做背书做背书,主要的事情说三遍。
(4)打造明星企业客户,这点很主要。和C端产品不同,C端产品砸钱,看新增、生动、留存等数据,关注流量变现。而B端不同,打造明星企业客户,会让你去谈其他企业客户时有数据依据。
(5)客户经理做好跟踪掩护。好的工具要用的好才能表示出浸染和效果,而B真个产品比C真个产品肯定繁芜度要高些,尤其是有新功能开拓出来,做好企业利用者的培训,如果他们以为难用,就不会再有续费给到你了。
问题5:B端产品初期冷启动,该选择什么推广办法? @小帆雅便是我呀精选回答@马青云
1、日常渠道推广
通过用户画像锁定目标用户;找出目标用户上网轨迹:集中在哪个网络部落,是技能论坛、还是产品经理社区、还是开源社区等等;找到上网轨迹后,列出符合的渠道,按照渠道特点进行推广。由于渠道太多,特点差异较大,这就须要按照渠道来分小组:新媒体、百度SEO(SEM)、论坛、qq等等。每个渠道所带来的效果都不同,就须要按照实践效果来做优先级区分。
“日常渠道掩护”是运营推广的根本架构,也是稳定增长的紧张手段。
2、搭建渠道架构后,还有很多常规的运营推广办法:活动营销(结合热点、节日)、BD互助、媒体PR等等。
运营推广办法多种多样,还是须要结合实践结果所得数据来不断改动路线:舍掉一部分,重点运营一部分。
以上两步就把整体日常的运营推广事情搭建完毕。
然后按照漏斗模型考虑,又牵扯到转化率,提升注册转化率的又要根据缘故原由详细来做,这也算很主要的提升注册事情组成部分。
像所谓“自增长”手段(有奖活动、拉新分成、邀人点赞等等)这些办法统统都算“活动营销”,只不过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差异。
精选回答@小果
工具型产品跟利用场景的关联度高(线下支付、出门打车)可替代性强、同质化严重,且变现能力差(比拟C端);且用户黏性低,勾留韶光短,用完即走。
以上这些都是工具型产品的特点,也是痛点所在。
工具型产品要推广,我认为要建立与用户的互换渠道。
方法1:结合热点,为品牌造势。例如节目冠名、活动冠名等(不过鉴于创业公司,这个不现实,略过吧)方法2:根据自身产品的特色开展营销活动。详细的例子见15年微信发起的用户利用微信的发展轨迹(我忘了详细的名字),第一个加的人是谁,好友有多少,统共发了多少条动态的统计,在社交软件上猖獗被猖獗刷屏。方法3:社群运营。在百度、知乎、微博、博客、微信等建立官方号,以及在干系行业的社区里生动,发布帖子回答问题,能收成一批种子用户。其次对付工具型产品的与场景关联度高的这一特点,可以用特定场景唤起用户;例如支付时想起工具产品,在电脑上打字想到输入法,想写字了打开Word……列举用户用到你的产品的场景在哪里。如果是支付产品,和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互助;如果是输入法,可以直接和电脑、手机厂商互助,直接在电脑上安装等等。
总结
做B端产品经理须要具备精良的需求梳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商业变现能力,做B端产品的运营须要时候关注客户的利益, 通过业务需求间接知足客户需求。to b和to c产品的设计和运营的关注重点完备不一样,不能相互套用产品设计的思维和运营的套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