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谨言、王星越领衔主演的女性复仇爽剧《墨雨云间》,成为当前剧集市场的黑马。吴谨言饰演的薛芳菲,令很多不雅观众遐想到她在2018年爆款剧《延禧攻略》中饰演的魏璎珞。
从唐传奇、明清小说到当代影视剧,“女性复仇”一贯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有必要说在前面的是,“复仇”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是通过以暴制暴的“私刑”对仇敌进行报复,这为法律所不许可、不可提倡;其余一种是在制度框架内,用制度许可的手段实现正义对邪恶的降服——本文所提及的国产女性复仇剧均属此类。
从《回家的诱惑》《甄嬛传》《锦绣未央》《延禧攻略》到《墨雨云间》,国产女性复仇爽剧既延续古代小说女性复仇母题的基本范式,也有新的沿革,尤其是女性代价的承载与表达。不过,国产女性复仇爽剧囿于廉价“爽感”,并无供应更具超越性的抗争路径。

母题之一:家族之仇
当代影视剧中很多不雅观众乍以为很新鲜的主题设定,都能在古代文学中找到相应的母题——人类的情绪体验、社会抵牾和道德议题在实质上具有超过时空的普遍性。女性复仇故事亦然。
在复仇的叙事框架中,女性遭受极大的不公或侵害,如背叛、欺凌、暴力侵害等,她们决定采纳行动,为自己或家人讨回公道;仇人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主人公情绪冲突与行动决议的源头。
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古代女性复仇故事的“仇人”,紧张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超越女性身份属性、并非女性独占、在男性向故事中也常常涌现的“家族之仇”。即,主人公的家人或家族遭受不白之冤,主人公为规复名誉、讨回公道而踏上复仇之路。古代的这类小说中,男性是更常见的复仇者,但也有一些故事以女性为主人公,很范例的案例是唐代文学家李公佐创作的传奇《谢小娥传》。
谢小娥出身于贩子家庭,嫁给一位侠士。谢小娥的父亲拥有大量财产,与半子一同乘船做生意,穿梭于江湖之间。不幸的是,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被盗贼杀害,财物被洗劫一空。谢小娥在打击中受重伤,大难不去世后投靠一寺庙,过着清苦生活。后来,父亲和丈夫的幽灵向谢小娥透露杀害他们的凶手的线索。谢小娥化妆成男子,深入虎穴,凭借聪慧和勇气找到并靠近这两个凶手,成功为亲人报仇。
《锦绣未央》《延禧攻略》等女性复仇剧,是对这一形态的改写。《锦绣未央》中,北凉无忧公主心儿本过着高枕而卧的生活,但北魏大将军叱云南为实现个人野心,擅自出兵攻打北凉,导致北凉国破家亡,心儿在一夜之间失落去统统。为求生存并为家族复仇,心儿冒名顶替尚书府之女李未央的身份,返回尚书府,谋划复仇。而《延禧攻略》中,魏璎珞起初入宫的动机,则是为了探寻姐姐魏璎宁的去世因并为她复仇。
母题之二:妻妾之争
第二种形态为女性所独占,是由女性妻妾或妻婢身份差异而衍生的仇恨。
封建制度下,妾和被男性宠幸的婢都是正妻之外的其他配偶。妾地位比婢稍高,但在家庭决策、财产继续、社会地位等方面险些无权;妾所生的子女称为庶出,其地位也不及正妻所生的嫡出子女。婢女的社会地位更是低下,靠近或等同于奴隶——她们的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定,可以被买卖或作为礼物赠予,即便有子女也很难改变其社会地位。
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正妻作为男性合法配偶,其威信是男性权力的延伸,对妾婢的掌握和凌辱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默许或纵容。同时,在一妻多妾多婢家庭中,妻与妾婢之间存在情绪和地位的竞争。正妻可能会由于担心失落去丈夫的宠爱或对家族地位的担忧,而对妾婢采纳排挤、欺凌的行为,以掩护自己的地位亲睦处。在古代,正妻欺辱乃至杀害妾,尤其是婢的事宜频频发生。
这也成为古代女性复仇故事的素材来源。其常见表现模式是:正妻由于善妒等缘故原由,杀害婢女。婢女“还魂”后,对正妻进行报复。
唐代张鷟的条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就记载了一些危言耸听的故事。比如有这么一则条记写道:“县丞张景先宠其婢,厥妻杨氏妒之。景出使不在,妻杀婢,投之于厕。景至,绐之曰婢逃矣。景以妻酷虐,不问也。婢讼之于荣,荣追对之,问景曰:‘公夫人病困,说形状。’景疑其有私也,怒之。荣曰:‘公夫人枉杀婢,投于厕。今见推勘,公试问之。’景悟,问其妇。妇病甚,具首其事。荣令厕内取其骸骨,喷鼻香汤浴之,厚加殡葬。婢不肯放,月余而卒。”张景的妻子由于善妒,将张景的爱婢杀害,投尸于厕。后婢女的魂魄来报复,张景妻大病。张景捞出婢女的尸骨厚葬,她的魂魄仍不愿意放过张景妻。张景妻卒。
在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剧,以及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称《知否》)为代表的宅斗剧,其内核之一均是妻妾/嫡庶对抗。
《甄嬛传》的故事背景虽在皇宫,但皇后与浩瀚妃嫔的关系本色便是妻妾关系。皇后是甄嬛在宫中最紧张的对手,多次设计陷害甄嬛及其亲友;甄嬛以熹妃身份回宫后,逐步戳穿皇后的真面孔并将其扳倒。
《知否》中,林小娘虽是妾室,但深受盛家老爷盛紘的宠爱,“宠妾灭妻”。林小娘工于心计,间接导致同为妾室的明兰母亲卫小娘的去世亡。明兰在查明原形后,决定为母报仇。
母题之三:复仇负心汉
女性复仇的第三种形态最为"大众所熟习,女性的复仇工具为“负心汉”。这种复仇模式也是女性独占,与女性附属性的社会地位干系。
封建社会中,男性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自由度,包括教诲、仕途晋升以及婚姻选择上的上风。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构造导致一些男性在得到权势或财富后摈弃原配,另寻新欢。由于女性依赖于男性生活,缺少独立的经济根本和社会地位,一旦遭到摈弃,生活境遇便极为困难。
宋代广为流传的《王魁传》,是女性复仇负心汉的范例样本。王魁是贫穷却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赶考途中分缘际会结识善良仙颜的妓女敫桂英。两人一见钟情,敫桂英倾尽所有帮助王魁,鼓励他连续求学上进。王魁深受冲动,起誓功成名就后必娶敫桂英为妻。高中状元的王魁受到权势诱惑,为了仕途出路,违背对敫桂英的承诺,迎娶高官之女。敫桂英得知后悲痛欲绝,含恨而亡。她的幽灵不息,向王魁索命。王魁遭到报应,结局悲惨。
曾经创下收视记录、以当代为背景的《回家的诱惑》,也是一个复仇负心汉的故事。出身贫寒的林品如,嫁入富余的洪家后,因性情柔弱和未能生养而遭受婆婆的苛责和丈夫洪世贤的冷漠。林品如的养妹艾莉参与林品如的婚姻。林品如被洪世贤抛弃,在一次意外中失落去孩子并被误认为去世亡。绝望中“重生”的林品如洗面革心以全新的形象“高珊珊”回归,对洪世贤和艾莉展开复仇。
《墨雨云间》亦缘起于对“负心汉”的复仇。薛芳菲不离不弃地陪伴贫寒学子沈玉容参加科考。沈玉容高中状元后,在婉宁长公主的压力下,为了攀附权贵,不惜对薛芳菲痛下毒手,将薛芳菲活埋。绝望之际,薛芳菲得到中书令之女姜梨的救助,借用姜梨的身份重返京城并展开复仇。
进步之处:张扬女性意识
国产女性复仇剧,在延续古代小说女性复仇母题的根本上,也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抗争工具的深化。女性复仇剧将抗争工具进一步延展与深化,不仅指向对女性施加压迫的个体或群体,也包括不公正的性别秩序和社会制度。比如《墨雨云间》几次再三痛斥贞洁不雅观念对女性的压抑,化身为姜梨的薛芳菲不断在封建男权社会中争取女性权利,表达对平等社会秩序的渴望,增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抗争意识的主动。古代文学中,女性角色因社会限定和性别角色的束缚,生前往往难以直接反抗不公,只能去世后“还魂”复仇,显示出抗争意识的匮乏。女性复仇剧中,女性的抗争充满主动性,无论是魏璎珞还是薛芳菲,均目标明确、武断不移,展现出聪慧、勇气和力量,颠覆性别角色的传统定位;虽然《甄嬛传》等作品中,女性也会经历从受压迫到觉醒的过程,但这一转变过程是“先抑后扬”,目的在于勉励现实中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潜力,鼓励自我救赎和发展。
古代故事中女性的复仇每每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即便成功复仇,也伴随着捐躯和沉重的代价(女性常常是自尽或出家),反响古代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悲观意见。当下的女性复仇剧中,女性的复仇不仅是对过去的反击,也是对未来的积极争取。女性的复仇过程也是探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的过程,比如《锦绣未央》《墨雨云间》等作品中,女主角均收成完美贵公子的痴情之爱。
再则,抗争策略的聪慧。古代小说中,女性由于抗争意识的匮乏,抗争过程总是一笔带过。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过程成为剧情的主体部分,也是女性聪慧与打算的紧张表示——她们长于学习,能够适应环境变革,从被动变为主动,逐渐积累足以对抗强敌的成本;她们善于生理战,利用对手的弱点和环境条件,精心布局,稳扎稳打;她们长于哑忍,纵然内心充满愤怒和悲哀也能保持镇静,确保每一步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她们不畏强权,无论是对上位者还是恶势力,始终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她们机警灵巧,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急,总能迅速找到办理之道,化险为
夷;她们也长于利用现有规则和系统编制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分解瓦解仇敌,终极实现对仇敌的彻底打击……
末了,抗争同盟的建立。传统叙事中,女性之间的关系常被描述为因争夺男性宠爱而相互妒忌、竞争。虽然女性复仇剧中依然有这样的“雌竞”,但它们也力争冲破这一框架,呈现女性之间超越竞争、走向协作的新形象。她们或基于女性之间的“姐妹情意”,或基于戳穿原形、对抗恶势力、争取自由与肃静的共同目标而缔盟,显示女性之间深刻的理解、信赖与支持,通报出女性不必为有限的资源相互排斥,而应携手共进的正面信息。比如《甄嬛传》中,崔槿汐等人始终陪伴甄嬛;《锦绣未央》《墨雨云间》中,心儿与薛芳菲分别得到李未央与姜梨的帮助,借用她们的身份复仇,也终极帮助她们复仇。
总之,国产女性复仇剧颠覆传统叙事中女性被动、附属的角色定位,聚焦女性角色的内在觉醒、自我发展与反抗不公的进程。它们对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对女性主体性的着重强调,匆匆使当代不雅观众反思历史情境下的女性困境,亦勉励现实中的女性追求独立与平等。这是国产女性复仇剧的进步之处。
普遍局限:廉价的爽感
不难创造,那些受欢迎的国产女性复仇剧走的都是“爽剧”路线,“爽感”是其受欢迎的最根本缘故原由之一。“爽感”光鲜表示在剧情快速推进、频繁的反转和胜利情节、女主角爱憎分明、情绪张力十足,能够为不雅观众供应即时的感情开释和知足感。这正是《墨雨云间》受欢迎的缘故原由。
只是,爽感的制造常常因此捐躯艺术性为条件的。除了《甄嬛传》(它并非纯粹的爽剧),绝大多数纯粹的女性复仇爽剧虽然受不雅观众欢迎,但口碑均颇为平庸,共享着一些普遍不敷。比如着重于快速供应感情刺激,忽略逻辑的严密性和故事的内在连贯性;为了快速推进剧情和强化主角光环,配角及反派角色被简化处理呈现出单一维度的性情特点,缺少繁芜性和层次感;视据说话浮夸,忽略了艺术创作中的细腻蕴藉之美……这些问题均存在于《墨雨云间》中。
在很多不雅观众看来,《墨雨云间》是用短剧的办法拍长剧。它以快节奏、强情节、知足不雅观众即时情绪需求而受到欢迎。但长远来看,短剧思维导致行业趋向快餐化创作,影响深度叙事与角色塑造的风雅度,对全体影视创作生态的多元化与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女性复仇爽剧亦有代价不雅观上的局限性。不雅观众爱看女性复仇爽剧的另一个紧张缘故原由,是它们构建了一个高度浓缩且极度化的社会竞争场景。个中的权力斗争、人际关系的奇妙平衡、个人奋斗等主题,让不雅观众遐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阶层超过、职场竞争等,并从中找到共鸣。以是,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路径,能对当代不雅观众的代价方向产生影响。
然而,女性复仇爽剧中女性的抗争都是现有机制下的抗争——哪怕这个机制本身并不合理,女性的复仇实质上是不冲破全体框架的条件下的逆袭。故而,女性复仇爽剧虽然反对“以暴制暴”,却不谋而合地利用不合理的机制去打击对手。比如甄嬛和魏璎珞都熟稔地借助皇权去革除异己——她们不亲手“***”,但让天子行止分恶人就显得天经地义了;又比如《知否》中,明兰没有亲手杀害林噙霜,但她利用父亲的权势去惩戒林噙霜,不雅观众也以为彷佛很合理。
如此剧情通报出一种抵牾的代价不雅观,即在特定条件下,女主角利用不公道的系统达到正义目的彷佛是可接管的。只是,女性的不幸正好是根植于不公道的系统,比如吃人的封建等级秩序、男尊女卑的腐烂不雅观念等;女性虽然利用不公道的制度完成了个人复仇,但不公道的制度本身依旧岿然不动,乃至女性的复仇是强化了它。
因而,国产女性复仇剧有着不自知的“慕强”方向——成为强者是女性在不公道的系统中成功抗争的条件。固然女性由弱到强的过程,展现出女性的聪慧、坚韧和力量,但另一方面,“强者才能得胜”并没有跳脱丛林法则式的抗争逻辑,女主角虽然成功复仇,但弱势女性依然是被危害被侵害的存在。
真正的女性解放不应仅限于个体的胜利,而须要全体社会环境的改变和进步;不是只有不断往上爬、成为强者才能免于恐怖与侵害,法律的保护和社会正义的舒展,才能让每一个弱势女性也能感到安全。我们期待国产女性复仇剧能够走出“复仇一时爽”的路径,探索与时俱进的抗争路径。(曾于里)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