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建设公司 » 长尾词排名很棒乐云seo_通典卷四十二

长尾词排名很棒乐云seo_通典卷四十二

访客 2024-10-2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礼二 沿革二 吉礼一

  郊天上

长尾词排名很棒乐云seo_通典卷四十二 长尾词排名很棒乐云seo_通典卷四十二 网站建设公司

  (虞 夏 殷 周 秦 汉 后汉 魏 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长尾词排名很棒乐云seo_通典卷四十二 长尾词排名很棒乐云seo_通典卷四十二 网站建设公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夫贤人之运,莫大乎承天。
天行健,其道变革,故庖牺氏仰而不雅观之,以类万物之情焉。
黄帝封禅天地,少昊载时以象天,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南,阳位。
正,长。
司,主。
属,会也。
以是会聚群神,各使有序,不相关乱。
)高辛顺天之义,帝尧命羲和敬顺昊天,故郊以来日诰日道也。
(明谓明之以示人。
)所从来尚矣。
(豺獭有祭,而况人乎!

  有虞氏禘黄帝(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也。
”虞氏冬至大祭天於圆丘,以黄帝配坐。
)而郊喾。
(夏正之月,祭感生帝於南郊,以喾配焉。

  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
(按司马迁五帝本纪云,舜则黄帝九代孙,喾,帝之曾孙,禹,帝玄孙。
计不合如此之差悬,恐马迁之误。

  殷人禘喾而郊冥。
(喾,契之父。

  周制,大司乐云:“冬日至,祀天於地上之圆丘。
”(尔雅云:“非人力为之丘。
”)又大宗伯职曰:“以禋祀,祀昊每天主。
”(郑玄云:“谓冬至祭天於圆丘,以是祀天皇大帝。
”)礼神之玉以苍璧,其牲及币,各随玉色。
(大宗伯云”苍璧礼天”。
其尺寸,文阙。
下云”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器则玉也。
盖取象天色也。
肆师职曰:立大祀,用玉帛牲牷。
)牲用一犊。
(按郊特牲又云:”用犊,贵诚也。
”王制云:”祭天地之牛,角茧栗。
”)币用缯,长丈八尺。
(郑玄注曾子问云:“制币长丈八。
”郑约逸巡狩礼文也。
馀用币是非皆准此。
)王服大裘,其冕无旒。
(司服云:“王祀昊每天主则服大裘而冕。
”郑司农云:“大裘,黑羔裘。
”既无采章,则冕亦无旒也。
)尸服亦然。
(以天体质,故王大裘以象之。
既尸为神象,宜与王服同也。
周礼曰”郊祀二人裘冕送逆尸”。
又士师职曰:“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
”)乘玉辂,钖,繁缨十有再就,建太常十有二斿以祀。
樽及荐菹醢器,并以瓦。
爵以匏片为之。
(郊特牲云:“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以藁秸及蒲,但翦头不纳为藉神席。
(所谓蒲越藁秸也。
藁秸藉天神,蒲越藉配帝。
)配以帝喾。
(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
”今以禘大祭,是祭中最大,既禘天於郊,又喾尊於稷。
故大宗伯注云“圜丘以喾配之”。
按喾配郊,牲尚同色,则圜丘可知焉。
)其乐,大司乐云:“凡乐,圜锺为宫,黄锺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圆丘奏之。
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圜锺,夹锺也。
夹锺生於房心之气,房心为大辰,天帝之明堂。
黄锺生於虚危之气,虚危为宗庙。
以此为宫,用声类求之。
雷鼓,八面鼓。
孤竹,竹特生者。
云和,山名。
)其感生帝,大传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凡大祭曰禘。
自,由也。
大祭其先祖所由出,谓郊祭天也。
王者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其神名,郑玄据春秋纬说,苍则灵威仰,赤则赤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拒,黑则协光纪。
皆用正岁之正月郊祭之,盖特尊焉。
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汎配五帝也。
)因以祈穀。
(左传曰:“郊祀后稷,以祈农事。
”)其坛名泰坛,(祭法曰:”燔柴於泰坛。
”)在国南五十里。
(司马法:“百里为远郊,近郊五十里。
”)礼神之玉,用四珪有邸,尺有二寸。
(考工美男云:“四珪,尺有二寸,以祀天。
”又典瑞云:“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郑司农云:“於中心为璧,圭著其四面,一玉俱成,圭本著於璧,圭末四出。
“故郑玄云”祀天谓夏正郊天也”。
崔灵恩云:“四珪有邸者,象四方物之初生。
以璧为邸者,取其初生之圆匝也。
”其玉色无文。
今谨按,既有邸皆象物始生,又当春气之始,威仰又为青帝,其玉宜青。
)牲用骍犊。
(牲用骍,尚赤。
用犊,贵诚也。
)青币。
(其色无文。
谨按,大宗伯云”孤执皮帛”,郑玄云:“帛如璧色缯也。
”又按,圆丘赤币,於玉色则宜用青币,象东方也。
)配以稷,(祭法:“周人禘喾而郊稷。
”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
”左传曰:“郊祀后稷,以祈农事。
”)其配帝牲亦骍犊。
(郊特牲云:“帝牛不吉,以为稷牛,稷牛唯具。
”郑玄云:“养牲必养二。
”)其乐,大司乐云:“乃奏黄锺,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以黄锺大吕之声为均也。
黄锺,阳声之首。
大吕为之合奏之以祀天神,尊之也。
天神谓五帝及日月星辰。
王者又各以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於南郊,尊之也。
)日用辛。
(按礼记及春秋鲁郊於建子月,用辛。
郑玄云:“凡为人君,当斋戒悛改。
”言凡,则天子诸侯同用辛。
)又王者必五时迎气者,以示人奉承天道,从时训人之义。
故月令於四立日及季夏土德王日,各迎其王气之神於其郊。
(月令云:“立春之日,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气於东郊。
”馀四气皆然。
若以祖之所自出,即禘祭灵威仰於南郊,一神而已。
若迎王气之神,即春青帝灵威仰,夏赤帝赤熛怒,季夏黄帝含枢纽,秋白帝白招拒,冬黑帝协光纪也。
)其配祭以五人帝:春以太皞,夏以炎帝,季夏以黄帝,秋以少昊,冬以颛顼。
(月令云”其帝太皞”等是也。
故郑玄注月令云:“迎春谓祀灵威仰於东郊”,以太皞、伏羲氏配坐是也。
祭外神必有主者,公羊传曰:“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故以人帝配神作主。
)其坛位,各於当方之郊,去国五十里内曰近郊,为兆位,於中筑方坛,亦名曰太坛,而祭之。
(如其方坛者,以其取象当方各有方所之义。
按昊每天主,天之总名,所覆广大,无不圆匝,故奠苍璧,其神位曰圆丘,皆象天之圆匝也。
馀五帝则各象其方气之德,为珪璋琥璜之形。
祭法谓其神位以太坛,是人力所为,非自然之物。
以其各有方位,故名方坛。
)礼神之玉,按大宗伯云:“青珪礼东方,赤璋礼南方,黄琮礼地则中心也,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
”(礼神者必象其类。
珪锐,象春物生也,半珪曰璋,象物半去世也。
琮八方,象地也。
琥猛,象秋严也。
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耳。
)牲用犊,及币各随玉色。
(大宗伯所谓”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是也。
)乐与感帝同。
(大司乐云:“乃奏黄锺,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郑玄云:“天神谓五帝及日月星辰。
”)

  祭前期旬日,王亲戒百官及族人。
太宰又总戒群官曰:“某日,有事於昊每天主,各扬其职。
百官废职,服大刑。
”乃习射於泽宫,选可与祭者。
(其容体比於礼,其节奏比於乐,而中多者得与於祭。
比音毗志反。
)其日,王乃致斋於路寝之室。
(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祭日之晨,鸡人夜呼晨以叫百官,巾车鸣铃以应鸡人。
典路乃出玉辂,建太常。
大司乐既宿悬,遂以声展之知完否。
王将出,大司乐令奏王夏。
王所过处之人,各於田首设烛以照於路。
(所谓乡为田烛,以王出时尚早故也。
)又,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
祭前,掌次先於丘东门外道北,设大次小次。
(次谓帷幄。
大幄,初往止居。
小幄,接祭退俟之处。
祭义曰:“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虽有强力,孰能支之。
因此有退俟,与诸臣代有事焉。
)掌次张毡案,设皇邸。
(谓於次中张毡床,床后设板屏风。
其上染鸟羽象凤凰色以覆之,以为饰。
)王服大裘而立於丘之东南,西面。
大司乐奏圜锺为宫以下之乐,以降神。
(若感生帝及迎气,则奏黄锺以下之乐以降神。
)次则积柴於丘坛上。
(谓积柴实牲体玉帛。
)王亲牵牲而杀之。
(太宰职论祭大礼中有云:“及纳烹,赞王牲事。
”郑玄云:“纳烹,纳牲。
将告杀谓祭之晨也。
既杀以授烹人。
凡大敬拜,君亲牵牲,大夫赞。
”)次则实牲体玉帛而燔之,谓之禋祀。
(以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以是报阳也。
韩诗外传曰:“天子奉玉升柴,加於牲上而燔之。
”)次乃扫於丘坛上而祭,尸服裘而升丘也。
王及牲、尸入时,乐章奏王夏、肆夏、昭夏。
(大司乐云:“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
”但用夹锺为宫耳。
)就坐时,尸前置苍璧。
又荐笾豆及血腥等,为重古之荐。
(郑玄注大司乐云:“先作乐致神,然后礼之以玉而祀之。
”礼器云:“郊血大飨腥。
”)王乃以匏片为爵,酌瓦甒之泛齐以献尸。
为朝践之献。
(郑玄注司尊彝云”唯有事於太庙,备五齐三酒”,故崔灵恩推之以为圆丘明用五齐,馀感帝、迎气、神州等,并自醴齐而下四齐而已。
不用圭瓒而用陶匏者,物无以称天之德,故但取天地之性。
)五齐之名:一曰泛齐,(成而滓浮泛泛然,五齐之中,泛齐味尤浊重。
古贵质,故於大祭用之。
)二曰醴齐,(成而汁滓相将,高下一体,犹浊故也。
)三曰盎齐,(成而蓊盎然,葱白色。
)四曰缇齐,(成而红赤色,稍清故也。
缇音体。
)五曰沈齐。
(成而滓沈,转清故也。
无祼礼。
郑玄注小宰云:“唯人性宗庙有祼。
天地大神至尊不祼者,以其莫可称焉者也。
”)七献。
(宗庙九献而天神七献者,宗庙之祭通数尸未入前,王及后於奥中,先行二祼以降神,次七献,故有九也。
本日是外神,无祼,故七献而已。
)七献者,荐血腥后,王以匏爵酌泛齐以献尸,所谓朝践是也。
此为一献。
(按,郊丘礼阙,无文以书。
唯大宗伯司尊彝所陈酒齐,郑玄及郑众皆以为宗庙之礼。
今约司尊彝酌献五齐之次以为说。
)次大宗伯摄王后之事,亦以匏爵酌醴齐亚献,亦为朝践。
是二献。
(大宗伯职云:“凡大敬拜,王后不与者则摄之。
”妇亚夫献,而樽互异者,祭义云:”君西酌牺樽,夫人东酌罍樽”。
牺樽既尊於罍樽,足知亚献不用泛齐。
)每献,奏乐一成。
(谓圜丘即奏圜锺为宫,感帝及迎气即奏黄锺大吕。
)次荐熟於神前。
(司尊彝注云”后亲荐馈食之豆”,则此宜大宗伯荐熟也。
)荐毕,王乃以匏爵酌盎齐以献尸,大宗伯以匏爵酌缇齐以亚献,所谓馈献也。
通前凡四。
(司尊彝注云:”馈献谓荐熟。
”)尸乃食。
食讫,王更酌朝践之泛齐以酳尸,所谓朝献。
(知朝献即朝践者,司尊彝注云:”变朝践为朝献者,樽相因。
”故知更酌泛齐。
)大宗伯更酌馈献之缇齐以亚酳,所谓再献。
通前凡六。
(知再献当亚酳者,司尊彝注云:”再献者,王酳尸之后,后酌亚献也。
其变再献为馈献者,亦尊彝相因。
”)又有诸臣为宾之一献。
凡七。
(司尊彝注云:”诸臣一祭之正。
”特牲礼云”宾三献如初”。
注云:”三献成礼也。
”特牲,士礼,止於三献。
按特牲、少牢正祭后,亦更有宾长加受三爵。
此但论正祭耳。
)其尸酢诸臣之酒,皆用三酒。
(酒正云”事酒、昔酒、清酒”。
)其法如祫祭之礼。
毕献之后,天子舞六代之乐。
若感帝及迎气,即天子舞当代之乐。
其乐章用昊天有成命也。
(古制,天子亲在舞位。

  说曰:郊丘之说。
互有不同,历代诸儒,各执所见。
虽则辩论纷起,大凡不出二涂:宗王子雍者,以为天体唯一,安得有六?圆丘之与郊祀,实名异而体同。
所云帝者,兆五人帝於四郊,岂得称之天帝!
一岁凡二祭也。
宗郑康成者,则以天有六名,岁凡九祭。
盖以祭位有圆丘、太坛之异,用乐则黄锺、圆锺有差,牲乃骍苍色殊,玉则四珪苍璧,祭名且同称禋祀,祭服又俱用大裘。
略举大纲,不复悉数。
恭惟国章,并行二礼,可谓协於时宜矣。
历代所行,亦参二礼。
异同之论,国朝最详。
具在郊天篇下。
(凡义有经典笔墨其理深奥者,则於其后说之以发明,皆云”说曰”。
凡义有先儒各执其理,并有通据而未明者,则议之,皆云“议曰”。
凡先儒各执其义,所引据理有利害者,则评之,皆云”评曰”。
他皆同此。

  秦始皇既登基,以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用十月为年头,色尚黑,音尚大吕。
(颜师古曰:“大吕,阴律之始。
”)东游海上,礼祀八神。
(具杂祠篇。
)二代尊雍四畤上帝。
(名其祭处曰畤也。
初,秦襄公攻戎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
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马亚〉驹、黄牛、羝羊各一。
后十四年,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
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於鄜衍。
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吴阳武畤,雍东好畤,皆废无祀。
德公立,都雍,雍诸祠复兴。
后四年,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后二百五十年,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栎阳雨金,献公自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祠白帝。
山阪间曰衍。
畦畤如种韭畦之形,而於畦中各为一土封也。
鄜音孚。
)岁祠祷,因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月祠。
畤驹四疋,(每畤用驹四疋,而春秋异色。
)木寓龙一驷,(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龙形於木也。
”颜师古曰:“驷亦四龙。
”)木寓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
黄犊与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
三年一郊。
常以十月上宿郊见,(李奇曰:“上宿,上斋戒也。
”)通爟火,(张晏曰:“爟火,烽火也。
”如淳曰:“爟,举也。
”状若井桔槔,举令光明远照,通於祀所也。
通举火者,或天子不亲至祠所而遥拜,或众祀异处,欲一时荐献,故以火为节度也。
)拜於咸阳之旁,而衣尚白,其用如常。
(时经焚书坑儒,后更无仪式。
祠用木寓龙、木寓马,不知何凭,如此乖谬。

  汉高帝立二年,东败项籍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
有白、青、黄、赤。
”高帝曰:“乃待我而具五色。
”遂立黑帝祠,名北畤。
有司进祠,帝不亲往。
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
后四年,诏御史,令九天巫,祀九天。
(颜师古曰:”九天者,中心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皓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方阳天。
其说见淮南子。
一云东方昊天,东南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整天,西北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心钧天。
”)皆以岁时祠宫中。

  文帝登基,诏有司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
(驾车被马之饰皆具。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以水德,则汉当土德,其应黄龙见。
宜改正朔,服色尚黄。
”明年,黄龙见成纪,拜公孙臣为博士,申明土德,草改历服色事。
(草谓创造。
)有司曰:”古者天子夏亲祀上帝於郊,故曰郊。
”夏四月,诏郊祀上帝。
始幸雍,郊见五畤祠,衣皆尚赤。
赵人新垣平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
宜祠上帝。
”於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
(宇谓屋覆也。
一屋之下,而别为五庙,各立门室。
庙记曰:“五帝庙在长安东北。
”)帝一殿,面五门,各如其帝色。
服用及仪如雍五畤。
明年夏四月,帝亲拜郊见五帝庙,爟火举,若光属天。
於是贵平至上大夫。
文帝出长门,(如淳曰“亭名”。
)若见五人於道北。
因其直立五帝坛。
(直犹当也。
因其所立处以立祠。
)人有上书告平诈伪,遂诛夷平。
后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亲往焉。

  武帝登基,初至雍,郊见五畤。
后常三岁一郊。
后亳人谬忌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於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
(凡七日祭。
)为坛,开八通鬼道。
”於是令太祝立祠於长安城东南郊。
后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
”(天一,地一,太一。
)许之。
令太祝领祠之於太一坛上,如其方。
后一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麟。
於是荐五畤,各加一牛以燎。
有言黄帝鼎成,骑龙飞去。
天子曰:”得如黄帝,去妻子如脱屣。
”上遂郊雍。
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放亳忌太一坛,三垓。
(亳忌即谬忌。
垓,重也。
)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於西南未地。
太一所用,如雍一畤物,加醴枣脯,杀一氂牛(李奇曰:“氂音貍。
”颜师古曰:“西南夷长尾髦之牛。
”)以为俎豆牢具。
而五帝独占俎豆醴进。
(颜师古曰:“具俎豆酒醴而进之。
”)祠胙馀皆燎之。
太一祝宰衣紫及绣。
五帝祝衣各如其方色。
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天子,天子跪拜见焉。
”(赞飨,祝词。
)而衣尚黄。
当祠时,列火满坛。
夜有光。
及昼,黄气上属天。
太史令谈、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兆光此地。
宜立泰畤坛以明应。
(美光及黄气之祥应。
)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
三岁天子一郊。
”后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帝善之。
下公卿议,曰:“人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无乐,岂称乎!
”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
”乃立乐府,以延年为协律都尉,论律吕,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圆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於祠坛,天子自竹宫遥拜,(以竹为宫,去坛三里。
)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心动。
太初元年,西伐大宛,蝗大起。
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
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孟康曰:“若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牲。
”)而以木寓马代驹。

  元帝登基,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西至雍祠五畤。

  成帝登基,徙甘泉泰畤置於长安。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郊祀。
祭天南郊,就阳之义也。
孝武天子居甘泉宫,於云阳立泰畤,祭於宫南。
今当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太阴,与古制殊矣。
又路险川谷,非圣主所宜,难奉神明,未合天意。
甘泉泰畤宜徙置长安,合於古礼。
”从之。
)遂废雍、鄜、密、高下畤、九天、太一、三一、八神之属,并馀淫祀陈宝等祀,所不应礼者四百七十所,皆罢。
(匡衡言:“雍、鄜、密、高下畤等制度祠用,非礼所载,不敷报功。
今既稽古,建定大礼,郊见上帝,五帝毕陈,各有位馔,祀备具。
诸侯妄造,不宜复循。
”皆从之。
其陈宝等祠,具见杂祠篇。
明年,匡衡坐事免官。
浩瀚言不当变动敬拜者。
)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十围以上者百馀。
天子问刘向。
向曰:“甘泉及雍五畤始立,皆神祇,诚未易动。
”帝意恨之。
后以无嗣,遂复甘泉泰畤及雍五畤如故。
天子亲郊礼如前。
又复长安、雍祠著明者且半。
后成帝崩,皇太后诏复南郊长安如故,以顺帝意。

  哀帝立,寝疾,博徵方士,复甘泉泰畤祀如故,遣有司行事而礼祠焉。

  平帝立,王莽奏:宜如建始所行丞相匡衡等议,复长安郊祀如故。
莽又颇改祭礼,云:“天地有别有合。
其合者,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於南郊,先祖配天,先妣配地。
祭天南郊,则以地配,天地位皆南向,地在东,共牢而食。
高帝、高后配於坛上,西向,后在北,亦同席共牢。
牲用茧栗,玄酒陶匏。
天地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
天用牲左,及黍稷燔燎於南郊;地用牲右,及黍稷瘗埋於北郊。
六律、六锺、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
其别者,天地有常位。
以冬日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高帝配而遥祀群阳;夏日至,使有司祀北郊,高后配而遥祀群阴。
其渭阳祠勿复修。
”从之。
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祠五徙焉。
又奏:“旧天神称皇每天主,太一兆曰泰畤,地祇曰后土,与中心黄灵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称,五帝兆雍五畤,并未合礼。
今宜地祇称皇地后祇,兆曰广畤。
中心帝黄灵后土畤,兆於长安城未地;东方帝太昊青灵句芒,南方帝炎帝赤灵祝融,西方帝少昊白灵蓐收,北方帝颛顼黑灵玄冥,各兆其方之郊。
”於是长安旁诸庙兆畤甚盛。

  后汉建武元年,光武登基,为坛营於鄗之阳。
祭告天地,(今赵郡高邑县。
)采取前汉元始中郊祭故事。
六宗群神从祀,未以祖配。
天地共犊,馀牲尚约。
二年正月,制郊兆於雒阳城南七里,依鄗故事。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上。
其外坛上为五帝位。
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黄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
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象紫宫,有四通道为门。
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
八陛,陛五十八醊。
五帝陛郭,帝七十二醊。
中营四门,门五十四神。
外营四门,门各百八神。
皆背营内乡。
中营四门,门封神四;外营四门,门封神四。
凡千五百一十四神。
(营即壝也。
封,封土筑也。
背中营神,五星也,及中官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也。
背外营神,二十八宿外官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也。
醊,张卫反。
)至七年五月,诏三公曰:”汉当郊尧。
其与群臣议。
”时御史杜林等上疏,以为:“汉起不缘尧,与殷周异宜,而旧制以高帝配。
方智囊在外,且可如元年郊祀故事。
”帝从之。
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高天子配食,位在中坛上,西面北上。
(汉旧仪曰:”祭天居紫坛幄帐。
高天子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帷幄,绀席。
”)天、地、高天子、黄帝犊各一,四方帝犊共二,(都六头。
)日、月、北斗共牛一,四营群神用牛四。
乐奏青阳、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翘、育命舞。
中营四门,门用席三十六,皆莞簟三神。
日、月、北斗无陛郭醊。
既送神,燎俎实於坛南巳地。

  明帝登基,永平二年,以月令有五郊迎气,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於雒阳四方。
中兆一在未,坛皆三尺,阶无等。
立春日,迎春东郊,祭青帝句芒。
(东郊去邑八里,因木数。
)立夏日,迎夏南郊,祭赤帝祝融。
(南郊七里,因火数。
)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兆,祭黄帝后土。
(坛去邑五里,因土数。
)立秋日,迎秋西郊,祭白帝蓐收。
(西郊九里,因金数。
)立冬日,迎冬北郊,祭黑帝玄冥。
(北郊六里,因水数。
)车旗衣饰各从方色。

  魏文帝南巡在颍阴,有司为坛於繁阳故城。
庚午,登坛受軷,降坛视燎成礼,未有祖配。
明帝登基,於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祭,以武帝配天,文天子配上帝。
(以二汉郊制存焉。
)至景初元年十月乙卯,始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圆丘。
诏曰:“曹氏代系,出自有虞氏。
令祀圆丘,以开山祖师帝舜配,号圆丘曰皇天子天。
郊所祭曰皇天之神,(刘邵云:“宜曰皇天帝。
”)以太祖武帝配。
祀称嗣天子。
”十仲春壬子日冬至,始祀皇天帝於圆丘,以开山祖师帝舜配。
(高堂崇表云:“按古典可以武皇配天。
”鱼豢议曰:”昔后稷以功配天。
汉出自尧,不以尧配天,明不绍也。
且舜已越数代,武皇肇创洪业,宜以配天。
”)自正始往后,终魏代不复郊祀。
(孙权初称尊号於武昌,祭南郊告天,用玄牡。
后自以居非土中,不修设。
末年南郊,追上父坚尊号为吴开山祖师以配天。
后王嗣位,终吴代不郊祀。
刘备章武元年,登基,设坛於成都武担山南,用玄牡。
二年十月,诏丞相诸葛亮营南郊於成都。

  晋武帝南郊燎告,未有祖配。
泰始二年,诏定郊祀,南郊除五帝座,五郊同称昊天,各设一座而已。
时群臣议:“五帝即天,随时王而殊号耳。
名虽有五,实在一神。
南郊宜除五帝座,五郊同称昊天。
”从之。
仲春丁丑,郊,宣天子配。
十一月,有司奏:古者郊丘不异,宜并圆方二丘,更修坛兆,二至合祀。
是月庚寅冬至,帝亲祀圆丘於南郊。
是后圆丘方泽不别立。
太康三年正月,帝亲郊祀,皇太子、皇子悉侍祠。
十年十月,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往者众议除明堂五帝位,考之於礼不正。
诗序曰'文武之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宣帝以神武创业,既以配天,复以先帝配天,於义亦不正。
”遂复南郊五帝位。

  东晋元帝登基於建康,议立南郊於巳地。
太常贺循定制度,多依汉及晋初仪注。
三月辛卯,帝亲郊,祀飨如泰始故事。
成帝咸和八年正月郊天,则五帝及佐、天文等凡六十二神从祀。
康帝建元元年正月辛未,南郊,帝亲奉焉。
(祝文称嗣天子臣某。
)安帝元兴四年应郊,朝议宜依周礼宗伯摄事。
尚书右丞王讷之曰:“郊天极尊,非天子不祀。
无使皇舆不得亲奉。
”时从讷之议。
郊牲用玄。

  宋永初二年正月上辛,帝亲郊祀。
三年玄月,司空羡之等奏,高祖武天子宜配天郊。
诏可。
孝武大明二年正月,有司奏:今月六日南郊,舆驾亲奉。
至时或雨,遂迁日,有司行事。
(有司奏:“按魏代郊天值雨,更用后辛。
晋代顾和亦云更择吉日。
徐禅云'晋代或丙或庚'。
若待迁日,应更告庙。
”博士王燮之议云:”晋或丙或庚,并别有义。
且武帝十仲春丙寅受禅,三年十一月庚寅冬至祀天於圆丘,非专祈穀。
又按郊特牲'受命於祖庙,作龟於祢宫'者,为告之退卜。
则告义在郊,非告日也。
今日虽有迁,郊祀不异,不应重告。
”徐爰议以为:“郊祀用辛,何偃据礼,不应重告。
毛血告牷之后,虽有事碍,便应有司行事,不容迁郊。
”参议,宜於遇雨迁用后辛,不重告。
诏可。
南郊,自魏以来,多使三公行事。
)大明三年,移郊兆於秣陵牛头山西,在宫之午地。
(徐爰曰:“礼记'燔柴於泰坛,祭天也'。
'兆於南郊,就阳位也'。
晋代过江,郊祭悉在北。
或在南,出道狭,多於巳地。
大宋因而弗改。
今圣图重造,旧章毕新,宜移郊中午,以定天位。
”)大明五年玄月甲子,有司奏,郊祭用三牛。
孝武崩,废帝以郊旧地为吉祥,移置本处。

  齐高帝受禅,明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而无配,捐躯之色因晋宋故事。
(右丞王俭议曰:“大齐受命,建寅创历。
捐躯之色,萧规曹随。
”诏可。
)建元四年,武帝继位。
明年正月,祀南郊。
自兹往后,间岁而祀。
(时有司奏:“前代嗣位,或因前郊年,或自鼎新。
今年正月已郊,未审明年应郊与否?”尚书令王俭议:“检晋明帝太宁三年南郊,其玄月崩,成帝登基,明年改元即郊。
简文咸安二年南郊,其年七月崩,孝武帝登基,明年改元即郊。
宋元嘉三十年正月南郊,其年仲春崩,孝武嗣位,明年改元亦郊。
此三代明例,差可依放。
”是时领尚书国子祭酒张缙等十七人并同。
诏可。
)永明元年,立春前郊祀。
(王俭启云:“按宋景平元年正月三日辛丑南郊,其月十一日立春。
元嘉十六年正月六日辛未郊,其月八日立春。
此近代明例,不必先郊后春为嫌,无烦迁日。
”帝从之。
)郊坛圆兆外内起瓦屋,形制宏壮。
(通直散骑常侍庾昙崇启云:”祭天尚质。
秦汉以来,郊兆坛域,无立宫室,以明谦恭。
”诏付外详。
博士贺玚议:“周礼'王旅上帝,张毡案'。
以毡为床於幄中,不闻郊所置宫宇也。
”虞炎议:“汉之郊祀,天子自竹宫遥拜,息殿去坛既远,奉祀事旋息於此。
无嫌。
”祠部郎李捴议:“周礼'凡敬拜张其旅幕张尸次'。
尸即有幄。
郑仲师云'尸次,敬拜之尸所居换衣帐也'。
凡敬拜之文,既不别於郊祀,立尸之言,理亦关於宗庙。
古则张幕,今也房屋宗庙,旅幕可变为栋宇;郊祀毡案,作甚不转制檐甍?”遂弗成昙崇议。

  梁武帝登基,南郊为坛,在国之南。
(坛高二丈七尺,下径十八丈。
其外再壝,四门。
)常与北郊间岁。
正月,天子致斋於万寿殿,上辛行事。
(吴操之云:“'启蛰而郊',郊应在立春后。
”何佟之云:“今之郊祀,是报昔岁之功,而祈今年之福,故取年头上辛,不拘立春先后。
周之冬至圆丘,大报天也。
夏正又郊,以祈农事,故有启蛰之说。
”帝曰:”圆丘自是祭天,先农即是祈穀。
祭昊天宜在冬至,祈穀必须启蛰。
”)用特牛一,祀天皇大帝於坛上。
攒题曰皇天座。
(四年,佟之启:“周礼称天曰神,本日攒宜题曰皇天座。
”)以皇考太祖文帝配。
五帝、天文从祀。
(五方上帝、五官之神、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微、轩辕、文昌、北斗、三台、老人、风伯、雨师,皆从祀。
其五帝二十八宿及风雨师等座有坎,馀皆平地。
王僧崇启曰:”五祀位在北郊,圆丘不宜重设。
”帝曰:“五行之气,天地俱有,故宜两从。
”僧崇又曰:”风伯、雨师,即箕、毕也。
而今南郊祀箕、毕,复祭风伯、雨师,恐乖祀典。
”帝曰:“箕、毕自是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即箕、毕下隶。
两祭非嫌。
”)礼以苍璧制币,除鬯祼。
(佟之启:“按鬯者,盛以六彝,覆以画幂,备其文饰,施之宗庙。
今郊有祼,恐乖尚质。
宜革之。
”帝依之。
)喷鼻香用沈。
(取本天之质,阳所宜。
)器以陶匏素俎,席用藁秸。
(太祝牒:“坛下神座,悉用白茅,俎以漆。
”诏下议。
八座奏:“礼云'不雅观天下之物,无称其德',则知郊祭,俎不应漆。
席用白茅,礼无所出。
”於是改用素俎。
五帝以下,皆蒲席藁荐。
)天子一献,再拜受福,(帝以一献为质,三献为文,诏下议。
博士陆玮等以为:“宗祧三献,义兼臣下,上天之礼,主在帝王,约礼申义,一献为允。
”自是天地之祭皆一献,唯天子受福,明上灵降祚,臣下不敢同。
)太尉设燎坛於丙地,礼毕,器席有司烧埋之。
(佟之议曰:“礼'祭器弊则埋之'。
今一用便埋,费而乖典。
”帝曰:“荐席轻物,陶匏贱器,方还府库,容后秽恶。
但弊则埋者,谓四季祭器耳。
”从有司烧埋之。
)五年,迎五帝,以开山祖师配。
(时明山宾议”请以开山祖师配飨五帝”,从之。
)十一年,帝曰:“礼'祭月於坎',由是阴义,乃别祭之仪。
今兆南郊,既云就阳,理不应为坎。
”遂废之。
(八座奏曰:“五帝之义,不应居坎。
良由齐代圆丘小峻,边无神位。
今丘形既广,请五帝座悉於坛上,外壝二十八宿及风伯雨师等座,悉停为坎。
”)十七年,帝以威仰、魄宝俱是天神,於坛则尊,於下则卑。
南郊所祭天皇,其五帝别有明堂之祀,不烦重设。
又祭二十八宿无十二辰,於义阙然。
南郊可除五帝祀,加十二辰,与二十八宿各於其方为坛。

  陈武帝永定元年受禅,修圆丘,(坛高二丈二尺五寸,广十丈。
)柴燎告天。
明年因以正月上辛,有事南郊,以皇考德天子配。
除十二辰、风伯、雨师及五帝位。
(太常卿许通奏曰:“按周礼'以血祭祭社稷五祀。
'郑玄云'阴祀自血起,贵气臭也。
五祀,五官之神也'。
五神主五行,隶於地,故与埋沈疈辜同为阴祀。
既非禋柴,无关阳祭。
故何休云:'周爵五等者,法地有五行也。
'五神位在北郊,圆丘不宜重设。
又按以'槱燎祀风伯、雨师',郑众云'风师,箕;雨师,毕。
皆星也'。
今南郊祀箕、毕,复祭风伯、雨师,恐乖祀典。
”制并依。
疈音普逼反。
槱音羊九反。
)间岁而祀。
文帝天嘉中,改以高祖配,复三献之礼。
(许通曰:“按周礼司尊彝云'三献施於宗祧',郑玄注'一献施於小祀',今用小祀之礼施於天神大帝,为不通矣。
”从之。
)宣帝登基,以郊坛卑下,更增广之。
(祠部郎王元规议曰:“古圆方二丘,并因见有,本无高广之数。
后代随事有筑,建丈尺之仪。
但五帝三王,不相沿袭,今增南郊上径十二丈,则天算夜数。
下径十八丈,取三分益一。
高二丈七尺,取三倍九尺之堂。
”)

  后魏道武帝登基,二年正月,亲祠上帝於南郊,以开山祖师神元天子配。
坛通四陛,壝埒三重。
天位在上,南面,神元西面。
五帝以下天文从食。
(五精帝在坛内,四帝各於其方,黄帝在未,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乙、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人在中壝内,各因其方。
其馀从食者合千馀神,醊在外壝内。
)席用藁秸,玉以四珪,币用束帛,牲以黝犊。
(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犊一,日月等共牛一。
)祭毕,燎牲体左於坛南巳地。
(从阳之义。
)后冬至祭上帝於圆丘,牲币并同。
天赐二年四月,复祀天於西郊。
为方坛,东为二陛,士陛无等;周垣四门,门各依方色为名。
置木主七於坛上。
牲用白犊、黄驹、白羊各一。
祭之日,帝御大驾,至郊所,立青门内近南,西面。
内朝臣皆位於坛北,外朝臣及夫人方容咸位於青门外,后率六宫从黑门入,列於青门内近北,并西面。
廪牺令掌牲,陈於坛前。
女巫执鼓,立於陛东,西面。
选帝七族子弟七人执酒,在巫南,西面北上。
女巫升坛,摇鼓。
帝拜,后肃拜,内外百官拜。
祀讫,乃杀牲。
执酒七人西向,以酒洒天神主,复拜,如此者三。
礼毕而反。
(后魏道武帝西平姑臧,东下山东,足为雄武之主。
其时用事大臣崔浩、李顺、李孝伯等,诚皆有才,多是谋猷之士,全少通儒硕学。
以是郊祀,帝后六宫及女巫预焉。
馀制复多参夷礼,而违旧章。
)自后,岁一祭。
明元帝泰常三年,立五精帝兆於四郊,远近依五行数。
各为方坛四陛,埒壝三重,通四门。
以太昊等及诸佐配。
祭黄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
馀四帝各以四立日祀之。
牲各用牛一。
又立春日,遣有司迎春於东郊,祭用酒脯枣栗,无牲币。
至献文帝,以西郊往事,岁增木主,易代则更兆,其事无益於神明,乃革前仪,定置主七,立碑於郊所。
孝文帝太和十二年,亲筑圜丘於南郊。

  北齐每三年一祭。
以正月上辛,禘祀昊每天主於圜丘,(坛在国南郊,下广轮二百七十尺,上广轮四十六尺,高四十五尺。
三成,成高十五尺。
上中二级,四面各一陛,下级方维八陛。
周以三壝,去丘五十步。
中壝去内壝,外壝去中壝,各二十五步。
皆通八门。
又为大营於外壝之外,轮广三百七十步。
其营堑广丈二尺,深一丈,四面各一门。
又为燎坛於中壝外,当丘之丙地,广轮三十六尺,高三尺,四面各有阶。
)以高祖神武帝配,五精帝、天文等从祀。
(五精帝於中丘,面皆内向。
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伯、雨师、灵星於下丘。
众星位於内壝中。
)礼以苍璧束帛,苍牲九。
天子初献,太尉亚献,光禄卿终献。
司徒献五帝,司空献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常丞以下荐众星。
后诸儒定礼,圜丘改以冬至祀之。
南郊则岁一祀,以正月上辛,为坛於国南。
(坛广轮三十六尺,高九尺,四面各一阶。
为三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中壝外壝相去如内壝。
四面各一门。
又为大营於外壝之外,广轮二百七十步。
营堑广一丈,深八尺,四门。
又为燎坛於中壝丙地,广轮二丈七尺,高一尺八寸,四面各一阶。
)祀所感帝灵威仰,以高祖神武天子配。
礼用四珪,币如方色。
其上帝、配帝,各骍牲一。
燎同圜丘。

  后周宪章,多依周制。
正月上辛,祀昊每天主於圜丘,(丘三成,成崇丈二尺。
上径六丈,十有二陛,每等十有二节。
圜壝径三百步,内壝半之。
在国之阳七里。
)以其先炎帝神农氏配,五帝、天文并从祀。
(日月、内官、中官、外官、众星。
)又祀所感帝灵威仰於南郊,(於国南五里为方坛,崇丈二尺,广四丈,壝方百二十步,内壝半之。
)以开山祖师献侯莫那配,用牲各以方色。
天子乘苍辂,戴玄冕,备大驾而行。
从祭者皆苍服。

  隋文帝受命,再岁冬至日,祀昊每天主於圜丘,(制坛於国南,太阳门外道东二里。
丘四成,成各高八尺一寸。
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广五丈。
)以太祖武元天子配,(并丘上。
)五方上帝、天文并从祀。
(日月、五星、内官四十二座,次官百三十六座,外官百二十一座,众星三百六十座。
五帝、日月在丘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辰、天河、内官在丘第三等,二十八宿、中官在丘第四等,外官在内壝内,众星在内壝外。
)上帝、配帝、苍犊各一。
五帝、日月,方色犊各一。
五星以下,羊豕各九。
孟春上辛,祠感帝赤熛怒於南郊,(为坛於国南,太阳门外道西一里。
去宫十里,高七尺,广四丈。
)以太祖武元帝配。
其礼四珪有邸,牲用骍犊二。

  炀帝大业元年孟春,祀感生帝,改以高祖文帝配。
馀并仍旧。
十年冬至,祀圜丘,帝不齐於次。
诘朝,备法驾,至便见礼。
这天大风,帝独献上帝,三公分献五帝。
礼毕,御马疾驱而归。

标签:

相关文章

从IT小白到专家,轻松逆袭!

信息技术(IT)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IT技能已经成为个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说,IT似乎是一...

网站建设公司 2025-01-14 阅读0 评论0

从IT精英到传道授业,他的华丽转身!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数IT精英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技术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成就与荣誉的背后,他们也在不断地...

网站建设公司 2025-01-14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