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斯喵
国产页游上 Steam 平台?这事听起来挺不靠谱的。某页游产品的运营卖力人就见告葡萄君,「Steam 是硬核玩家聚拢地,页游要往这发,多数是要被骂去世!
」
有人已履历证过这条路不好走。早在2017年,总部位于俄罗斯的发行商101XP,就试着将《风云无双》《龙骑士传》等一批本土页游,移植到 Steam 来吸引 PC 玩家与外洋用户。结果在陌生领域中,国产页游由于换皮、品质、内购等问题,招来了更多的是棍棒和臭鸡蛋。

《风云无双》移植版开测初期,遭致一边倒的差评
舆论反馈糟糕之余,运营状况也表现惨淡。根据 SteamDB 监测的数据显示,早些年上 Steam 的页游,其爆发性一样平常,生命周期也很短,日活长期坚持在个位数。
看起来,页游上 Steam 很难讨到好处,干系企业怕是也不敢再乱伸触角了。但现实情形在于,近两年随着海内页游市场进一步萎缩与用户规模的逐步低落,页游产品还是纷纭盯上了这个间隔目标人群甚远的平台。
随意搜索,总会遇见成批页游
2019的年初至年末,不断有页游产品移植到 Steam 平台:远的有2月份上架的一款真人恋爱游戏《心动女生》,近处则有游族网络在11月推出的《权力的游戏凜冬將至》。
你可能不会留神到这些页游上架 Steam 的动态。但现如今拜访该平台,即便主不雅观上没故意愿去理解和创造,你也很难不碰着由国产页游移植而来的产品。
与国产页游的打仗,就发生在日常运用处景。当你在 Steam 商城上随意检索游戏关键词,它们有很大概率涌现于反馈结果中。哪怕只是在搜索一个毫无意义的词汇——比如「傻 X」,也总有近十款国产游戏与你互打照面。
搜索宝可梦、火影啥的,这些游戏也会蹦出
如上图所示的,撤除《王者英雄》与一款英文名称的游戏之外,别的 9 款是今年 Q4 陆续上架的H5页游移植产品。而这么多的国产页游能够同屏,这番景象在 Steam 上可未曾多见。
有名玩家留下吐槽:「V 社的地盘成了页游集散地?」目前倒也不至于。由于反复在搜索结果中涌现的,实在是同一批国产页游。而这种迷惑性征象的背后,是开拓者把页游运作模式中常用的 SEO 关键词优化那一套玩法,搬到了新平台中。
详细玩法牵扯到平台的搜索机制:在 Steam 上,一款游戏的简介如果带有你所搜索的关键词,那么它也能被找到。以往,没有开拓者会利用这点来提高游戏的曝光率。但就在该平台支持中文信息检索后,一款名叫《王者英雄》的游戏于今年9月份钻了搜索规则的漏洞。
这款游戏于2018年上线,早期毫无名气,后来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一次更新简介之后。当时,游戏简介多了一份「交情链接」,试着点开链接下的拓展阅读,你会创造海量游戏名称以及干系搜索热词呈现个中。经由文本工具打算,此处堆砌的字数长达4万多字,总关键词数量靠近9000个。
有个夸年夜说法,称这是史上热门游戏全集
便是借助这种 SEO 手段,《王者英雄》成了 Steam 上关键词刷量的始作俑者。
而在平台方未曾加以限定的情形下,其他国产页游也在最近开始跟风效仿,只要将那一份交情链接复制粘贴一遍,就能蹭到大部分热门游戏的流量。葡萄君翻查了这些游戏的简介,创造它们的确便是这么能给自己省事,也没再多下功夫,去扩展和更新关键词库。
不管怎么说,在主流不看好页游转 Steam 的条件下,一批产品集中来到了硬核玩家的所在地。它们同时也把刷量玩法带到了此处,使得玩家在故意无意之间,感知到环境的些微变革。
在国产页游集中涌现的幕后
参看这些干系游戏的评论区,玩家们给出的差评,过半是对页游品质的不买账。还有些玩家则对「它们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产生了莫大好奇。
就像一名资深页游运营对葡萄君所说的,「这些页游能够上 Steam 还挺难的,而它们能够上得去,估计是有特殊的办法。由于 Steam 对游戏的审核还是挺严格的,而且还有一个用户测试的流程。」
特殊办法未必存在,但这些游戏光靠品质或许很难走通 Steam 的用户测试流程。葡萄君在全部体验过这些产品后,我创造它们只管根本体验上没有太大问题,但气质、格调、商业模式与 Steam 主流用户实在难以匹配。
《神仙名单》
但这些游戏还是集中涌如今一个你没有预期的地方。而几款游戏共同套用一份「交情链接」的情形,再加上开拓商、发行商信息不透明的迹象,总让葡萄君觉得:在越来越来多的页游涌现于 Steam 的背后,彷佛存在着批量操作的情形。
这些集中涌现的页游,没有明确呈现开拓者信息
效仿《王者英雄》,通过关键词搜索引流的产品,包括了《沙巴克传奇》《凡人飞仙》《炼妖记》等 9 款。它们紧张是传奇类、仙侠类、回合制类的页游。只管明面上发行商信息各不一样,但这些游戏在发行模式上确实还是存在着一定共同点。
首先,它们在上架之后险些毫无宣扬,更多是靠关键词搜索来引流;其余,大部分产品于新平台当中一边调换了名字,一边却在宣扬物料里沿用着过去的简介。
游戏的名称,里外两个版本
例如一款在宣扬物料里显示名叫《玄尘仙途》的游戏,它在 Steam 标记的名称却是《玄尘仙界》。当然,在新渠道里改名字这种行为,是页游产品的运营常态。
而除了改名以外,这 9 款 Steam 游戏在发行上存在共通的地方,还在于接入了同一家联运平台的 SDK,然后客服的联系办法也是同等的。
玩家进入任何一款游戏,都会遇见联运平台的SDK
这些游戏共同指向的H5游戏联运平台为「手游迷」,其背后的公司名叫北京方游网络。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游戏业务由代理、发行以及运营构成。在2018年5月,该公司推出了「手游迷」平台,涵盖了 H5 游戏的上架、分发、运营、推广等全套流程。
从手游迷的业务内容来看,这最近这一批登上 Steam 平台的 H5 页游,其幕后的推动力量之一,或许就来自于一家联运平台。一位页游从业者见告葡萄君,他们可能正在联合页游 CP,考试测验在新渠道中拓展用户。而根据我们的不雅观察,从今年 Q4 季度开始,接入「手游迷」平台的页游,基本是按照一个月两款的节奏,登上了 Steam。
试着按图索骥,我们还创造「手游迷」平台上的新热产品,如《灭神》《盛世遮天》这两款,实在也已经在今年9月和11月份,先后移植到了 Steam 平台。还有其余一款产品,来自蝴蝶互动的H5 页游《封神策》的 ,也将会在明年呈现于 PC 玩家面前。
只管古人的履历彷佛解释了,页游移植 Steam 常日讨不到好果子吃。但近期涌现如此成规模的操作,多少也表明,页游厂商能够从 Steam 平台中看到获利的可能性。
上Steam未尝不可,
但粗犷模式一定走不远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页游的上了 Steam?玩家很纳闷,毕竟看到干系产品涌现后,就以为对方没有考虑好自身产品定位、品牌效益与用户长期的留存。但对付厂商来说,这些都不是思考的侧重点,要紧问题是能不能找到高代价用户,哪怕数量不多。
而现在的环境是:页游市场频年低迷,闹心的厂商们四处张望,各家都在渴求获取新增流量。以是抱着考试测验的心态,总会有人把渠道拓展的目标,锁定到看似遥不可及的 Steam 平台。
2019 年,页游市场规模下滑幅度超过20%,不敷百亿
葡萄君曾打仗过一家页游转 PC 游戏的厂商。对面由于版号问题,有了把自家游戏搬到 Steam 平台的想法,终极也付出了实践。在不雅观念上,这家公司起初对单机开拓毫无观点,只是把 Steam 当做一个新渠道来看待,希望能从中挖到更多的用户。
而 2019 年 Q4 陆续上线的 Steam 的页游,或许便是抱着同样的诉求。对付 CP 来说,多个渠道自然多份希望,同时也多份收入。即便国产页游与 Steam 主流用户的审美、品味相去甚远;但在一个用户基数足够大的平台上,总归有希望获取一定的转化和付费回报。
这当中自然涉及到投入产出比问题。而据葡萄君的不雅观察,移植到 Steam 上的页游,并没有注入相称的资源和本钱。
首先在导量方面,这些带有页游逻辑的产品险些也不见任何投入,它们只是在关键词搜索优化上,耍了一些廉价的机巧与手段。推广尚且没有砸重金,移植和做事器支持方面或许更要考虑性价比问题。而从上线节奏来看,这些 H5 页游的移植周期并不会太长,常日是一个月两款。
大略化移植,再加上零宣发,就这样摆到 Steam 平台上的页游,有点坐等流量的意味。当然,在推广本钱偏高、玩家也有自己选择的平台上,力推传统页游也不见得就能出效果。而一名游戏从业者见告葡萄君,「上架Steam后,平台方会有一波量送给你,这就相称于白嫖一波量。」
葡萄君无法理解这些页游到底能获取多少潜在用户。但在客服互换群中,我偶尔能见到的是,有些用户就 Steam 版本的充值和返利问题,跟客服来回拉扯。
这些页游靠着零本钱的运作模式,和投契取巧的刷量方法,或许真的在 Steam 平台上获益了——只管回报不见得十分可不雅观。
但在得到收益的同时,页游产品也在承担着不小的代价。毕竟,这种不讲究产品深耕、培养忠适用户的粗犷模式,总归是在竭泽而渔,无法支持产品以及家当良性地发展下去。Steam 平台上的用户本就对页游存在极大的抗拒,而干系产品仍旧以换皮、同质化的形象地涌如今他们面前,这势必有损用户对付页游的整体不雅观感。
而当玩家在干系游戏的评论区里说出「环境要被污染」的时候,这对想要在新平台中寻求转型和其他可能的页游厂商而言,究竟是一种莫名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