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头条的流量会暴跌
讲一个故事吧
一所小学学校校长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成绩,决定买一块蛋糕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爱好/p>
校长买了一个蛋糕
为了效果,他挑选了一个班级的孩子作为奖励对象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蛋糕吗?”
“喜欢”,孩子们异口同声
“为什么他的蛋糕比我大啊”,一个孩子不解问
“因为他学习成绩好,上学期获得了三好学生啊”,老师答道
那个孩子为了吃上更大的蛋糕,开始努力学习
一个学期过去了,校长发现原先奖励的班级孩子成绩普遍提高了
为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开始推广>实行/p>
校长买了一百个蛋糕,一个班级一个
结果,全校成绩都提升了
后来,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已经逐渐定下来了
于是,校长开始节省预算
从一个班一个蛋糕到一个班半个蛋糕
几个学期过后,孩子们都没蛋糕吃了
可是,这所小学已经是出了名的重点小学
家长们开始把孩子纷纷往里送
校长意味深长地笑了
身为一个资深条友,我谈一下个人看法。
今日头条于4月27日发布了《关于微头条收益功能向千粉作者开放的>关照/strong>》,决定于2020年4月28日起,对粉丝数量超过1000的条友们,自动开通微头条收益功能,引来广大条友们的一阵又一阵的欢呼,于是一批又一批条友们蜂涌而入,争相捞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实事求是地说,以前的微头条,只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小板块,基本相当于电脑程序中的写字板,最实质的作用是通过写点小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者生活动态,尽可能多争取一些粉丝,根本就没有收益之说。自微头条开始有收益之日起,门槛从60000粉丝降低到10000粉丝,现在又进一步对只有1000个粉丝的条友们开放微头条收益,从理论上讲,写微头条自然就可以赚钱了。客观上等于降低了微头条开通收益的门槛,于是大量条友们——尤其是从来没有赚到过一分钱收益的条友们——兴奋难抑,奔走相告,一拥而入,继而大写特写,微头条立即炙手可热,火爆异常,空前繁荣。
可以肯定的是:理想往往是异常丰满圆润的,但现实却经常是极度骨感的,甚至是骨瘦如柴。无论在什么空间,什么平台,要靠写作赚钱,最终还是要靠个人写作实力的。虽然有的人、有的平台大办培训班,大训特训。可残酷的事实是:这种培训班或许可以学点套路、技巧之类的,要真正地提高写作能力,那还真是扯淡,不大可能的事儿。
等欣欣然的条友们碰上几鼻子灰,赚上几次0.01元或0元,自然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慢慢地好多人就明白了:要靠微头条赚钱,不过是白日梦而已。
真正的赢家自然是今日头条,用几块碎银子,引得无数人正孜孜不倦地创作呢,于是供稿人源源不断,其中的高手肯定是佳作不断,精彩纷呈。绝大多数人也就成了自觉不自觉的陪跑者,精力和时间没少花,收益嘛,大多难逃聊胜于无的命运。
至于流量的减少,就更好理解了:原本一个能容纳500人的商场,突然涌入10000人,有个站的地儿就不错了,还想悠哉悠哉,大卖特买,当然没有可能了。资源就那么多,不可能仅仅只照顾少数人,仅此而已。
作为一个进入头条不足一个月的新手,我想实话实说:其实我也是被头条号上很多文章以及小***说的(在头条写东西就可以赚钱)吸引进来的,从一个游客的身份注册账号成为一个创作者,然后又费尽心思每天坚持答题并发布文章和微头条去申请加V,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加V以后,然后再去发布东西,不管什么内容浏览量就是上不去,之前我在悟空问答里有几条都是几万,还有二十多万的,过了V以后,浏览量就在几百上千甚至两位数徘徊。落差很大,让人沮丧。
不过我后来揣测了一下,头条既然开通收益的门槛突然由上万下降到千粉可开,吸引了大批人蜂拥而入,有点创作者遍地开花的味道。打个比方,蛋糕就是这么大,本来是一小拨人吃的,突然加入了很多食客,争相下著,到嘴的蛋糕立马变少,甚至饿肚子也大有人在,这和流量暴跌就是一个道理。
普通网民靠在今日头条赚赚收益是一件非常烧脑的脑力劳动,而且见效极低,除非是那些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粉的大咖,他们蹦什么东西出来都是香的,其余人都是炮灰,这就是头条的营销手段,流量他们说了算。
所以我们娱乐娱乐就好,别当真,当真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