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间,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 一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大厂商斥巨资争夺 IP 授权已不算新闻。为啥?由于 IP 可以转化为视觉措辞、可融资、可营销,是一种优质的跨领域粉丝经济。
我们不妨对火热的 IP 做个盘点,根据其关注度、收视率、口碑评价、授权用度、盈利能力等诸多要素排出 2015 年综合表现较高的 20 个 IP
IP 一词在 2015 年不仅火爆,还乱象丛生。有人把 2014 年称为「手游 IP 元年」,谁知道 2015 年会不会是「手游 IP 末年」。

影游联动是各取所需
为了让 IP 的天价授权费显得不是那么匪夷所思,总要有个名头,于是不知是谁提出一个「影游联动」。
至于为什么会涌现这么个趋势,倒是离不开 IP 和游戏之间不错的互补效果。
首先,IP 有很好的带量效果。
互联网圈子里有个说法叫做「流量为王」。
流量多是一方面,比如有热门综艺节目某营的插播广告,再比如微信朋友圈广告。流量不限于广告,总之看到这些信息的人越多,收益——比如购买行为或下载注册(付费)用户数量——自然也越多。
流量优质是另一方面,以 vivo 为例,便是指看到广告的人又多少会真正去买 vivo,越多越优质。在 PC 端,百度的 SEO 干的便是这么个事儿,手机真个叫 ASO,都是让某个产品在某些词的搜索结果下有更好的展示。
比如我想下载一款词典 App,于是在 App Store 里搜素「词典」,下载排名第一的《网易有道词典》的几率肯定比下载排名第九十九的《当代汉语词典专业版》的概率更高,第一便是比第九十九优质。
有没有什么流量又多又好呢? IP(热门的)便是。
拿 IP 来做游戏,便是把不雅观众、读者等群体当做潜在的玩家。首先这些热门 IP 的不雅观众和读者群体数量极多,其次这群人很像游戏玩家(年轻、有手机、爱玩、不排斥游戏……),末了他们也乐意在不看电视/电影/小说/综艺时找点什么干系的事情来做。
那就玩游戏呗。
同时,做游戏是最快的变现办法。
传统电视剧的收入来源不多,最紧张的无非是卖版权、做广告、获奖;电影或许会多一些,小说也差不多。
然而游戏早已不是那个售光碟、卖点卡的付费时期了,而是 VIP、元宝钻石、宝贵道具你都可以不买(但你会很弱)的免费盛世。
一个做事器陪着几个付费玩家玩,这几个付费玩家足够养活一批人,付费玩家再多一些就能创造 GDP 了。
在中国电影票房 430 亿还须要“期待打破”的 2015 年,游戏市场收入已达 1407 亿元,而手游「今年(2015)收入或达450亿」。
游戏的吸钱能力可见一斑,2015 年手游收入要拍近 20 部票房冠军《捉妖记》才赚得够。
于是,就涌现了所谓的影游联动。
影游联动众生相
拿 IP 来做游戏能不能做得好无非要看这么几点:
IP 质量,票房、收视率、评价、上映时长等成分都在个中;
游戏质量,比如画面、内容、玩法、做事等;
IP 与游戏的匹配性,拿《甄嬛传》来做枪战游戏《 Cross Palace(穿越后宫)》肯定是砸钱不谄媚;
其他合营手段,投广告、玩家互动、明星代言等。
若一款 IP 在向手游转化时能做到以上几点,基本上无可指摘了(相称于没说)。然而这种手游少之又少,大多数总会有一些地方没处理好。于是按照“多少程度上能知足上述几点”的标准,可以把从 IP 转化而来的手游分为三类:
第一类: 各方面考虑全面,或有星点不敷,但瑕不掩瑜
《花千骨》从乱军杀出。
《花千骨》于 2015 年 6 月 9 日在湖南卫视「钻石独播戏院」播出,首日即获1.18% 收视率,截至 9 月 7 日结局,均匀收视率 2.78%,年度收视率亚军纳入囊中。
在网络方面,2015 年 7 月 5 日于爱奇艺同步更新,集均量 3 亿多,大结局播放量破 4 亿,总播放量破 150 亿。
《花千骨》自身携带的流量如此之多,足以支撑起一款手游对玩家数量的哀求。此外,花千骨在未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时期就已有浩瀚粉丝,粉丝又以学生为主,对手游的态度也更开放和更接管。
针对剧情和手游的共同目标群体,《花千骨》选择了学生有足够空闲韶光的「暑期档」播出电视剧并发布手游。
终极《花千骨》手游的实际表现的确让人面前一亮,通过查阅海内最威信的 App Store 数据平台ASO100 可以看到,在登录 App Store 第二日就冲到总榜第 5,并在前 10 的位置保持了近 20 天。对付既非腾讯系又非网易系的《花千骨》来说,这样的榜单表现已然非常难得了。
2 亿的月流水远超之前估量的「三五千万流水保底」,手游吸金能力远超电视剧。
第二类:嫁接过程可圈可点,仍有未顾及之处
同样是热门电视剧,《琅琊榜》无疑是一部好剧,无论是内容还是演员都称得上精良。
但《琅琊榜》手游在「留住玩家」上没做好,或许是由于制作大略且耗时短,《琅琊榜》选择把游戏做成卡牌类。卡牌类游戏不仅玩法迂腐老套,而且会摧残浪费蹂躏 IP 本身的代价, IP 仅仅成为游戏的「品牌形象授权」,使游戏很难还原到剧情,除人物造型和场景设置之外与其他卡牌类游戏没有明显的差别。
第三类:仅戴个 IP 的帽子,诚意不足,圈钱味道重
街机三国智还是 DNF 手机版?是《黑猫警长》。
既能升龙三连击,又好手持喷火器,黑猫警长的吐槽点不止于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游戏设定。
《黑猫警长》本身只有 5 集动画片(几十年前)和 2 部电影,故事内容大略,NPC 实在找不到角色,无奈让白鸽警探神奇复活,还升了职。《黑猫警长》能影响到的人大都上了年纪,转化成玩家比较困难,可手游却像一款儿童游戏。不仅如此,坐骑和 COC 系统的植入更让游戏显得不伦不类。
靠IP来吸引玩家将越来越难
为手游套上 IP 的包装的确吸引人,也确实有大量不雅观众跟随 IP 成为手嬉戏家。但随着越来越多 IP 的狂轰滥炸,这种吸引力会可预见地低落至低谷。
一方面人们会逐渐习气(乃至反感)这种以 IP 为噱头的营销办法,另一方面游戏厂商也越来越难通过这种办法将不雅观众们哄骗成玩家。
在 2015 年 IP 市场空前火爆之后,2016 年会有更多 IP 被推上屏幕,有名度和估量热度比较高的有《幻城》、《射雕英雄传》、《仙逆》、《莽荒纪》、《斗破苍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浩瀚大家熟知的内容。
有《花千骨》等手游提前准备并耐心打磨后大得胜利的先例,想必更多的游戏厂商早已有了动作,欲在 IP 上映热期时一举打开粉丝们的钱包。
不难预见, 「IP 带动手游」的趋势还会连续。但在 2015 年的几盆冷水泼下去之后,各厂商估计或许能镇静一些,当然不用除有一款或几款优质游戏在与 IP 联合之后有亮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