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温竞华
日前从中国科协获悉,我国公民具备科学本色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6.20%提升至2020年的超过10%,准期实现《全民科学本色行动操持纲要履行方案(2016—2020年)》中的总目标。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全民科普之仗。从最初的惶恐焦虑到科学应对,再到康健不雅观念、生活习气乃至代价理念的改变,这一年,科普加速渗透我们的生活。

“康健”成了最盛行的话题
从病毒防护到用眼康健,从居家运动到生理调适,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广泛传播到千家万户——
***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设置威信专家科普韶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应急科普累计传播量超82.8亿人次;娱乐明星、国民主播纷纭化身科普达人……
疫情之初“吸烟饮酒防病毒”“红外测温仪对人体有害”的谣言四起,而如今,“勤洗手、戴口罩、多透风、不扎堆”的防疫不雅观念深入民气。这一年,我们都成了演习有素的防疫好手。
由此铺开,更多此前旧调重弹却奏效甚微的康健科普知识有了实在的落地:口罩成为标配后,随地吐痰的陋习大大减少了;餐饮行业积极实施分餐制、公筷制,食客们也开始推戴了……
人们更主动地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康健。这一年,康健消费品在消费者购物车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京东康健数据显示,“双11”当天截至上午11点,体检做事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47%,个中,为父母购买体检套餐的订单量同比增长390%。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口罩、体温计、流感疫苗、在线问诊和核酸检测成为康健消费的“五大新刚需”。
他们成了最火的全民偶像
这一年,互联网热搜榜上最常涌现的是这些面孔——
疫情严厉之时,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武断“逆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助力推动方舱医院培植,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院士给出中医药抗疫的良方,陈薇院士团队争分夺秒攻关新冠疫苗……他们为国请战、挺身担当、大医精诚的科学家精神冲动勉励着亿万网友。
还有以“渐冻”之躯与病毒赛跑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生命谱写英雄之歌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以及数百万名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他们是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一年,良好的医患关系逐渐建立稳固,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从未如此浓厚。
今年高考,医学类专业受到了更多考生的关注。百度发布的《2020年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高考前,“医学专业大学排名”干系内容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16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抒扬8月接管采访时也表示,今年报考医学专业的人数大大增加,报考清华医学院、协和医学院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30%。
科学探索频频霸屏
“凌晨3点半看‘嫦娥五号回家’直播,创造竟然还有100多万人和我一起看!
”这是嫦娥五号返回当晚,一名网友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感叹。
近一个月来,网民们追剧一样平常跟踪、谈论着嫦娥五号奔月挖土的每一次更新,截至目前,“嫦娥五号”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3.3亿次,“月壤的开箱***”“月壤能不能种菜”等话题接连引爆全网。
回望这一年,“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已间隔地球超过1亿公里;“奋斗者”号打破了设计、抗压、操控、通信、浮力五大核心技能,深潜至海底10909米;76个光子的量子打算原型机“九章”算力环球领先……疫情没能阻挡中国科学探索的脚步,一次次刷屏的中国科技让亿万国人振奋、提气。
科技造诣点燃无尽想象,想象力擦出科学探索的火花。
12月初的一天,革命老区山西吕梁市临县城庄镇杨寨学校的孩子们上了一节不太一样的远程***课——网络的那一端,是北京的志愿者带领他们“云游”中国科技馆、制作科普小道具。
载人火箭是怎么发射到太空中的?一条纸带折半几次,太阳系原来长这样?在聆听讲解和动手实验中,好奇心和求知欲悄悄在孩子们心中萌发。
据理解,目前我国已有近300座达标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屯子中学科技馆也为偏远地区科普供应了有力补充,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学习科学,爱上科学。
10%是一个新的出发点。我们期待着,在全社会厚植科普土壤,提升天下近五分之一人口的科学素养,将开释科技创新的弘大中国动能,为人类社会发展供应更多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