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acebook的泄露门事件这么>严峻/h2>
可能对于中国人而言,隐私的泄露,这一点也是有点儿习以为常了,但对于美国人而言,此隐私确实他们最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美国人很多西方国家对于自己的隐私权看的极其重要。
我曾经有一个英语老师去当时的加拿大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当时他就讲一个故事,说他们的团队里面有一个其他学校的英语老师就是隔着栅栏到别人家里面去摘了一片枫树的叶子,结果引来了骑警对于他们的管理,对于加拿大人而言,你这么做就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这件事情,说1000道1万,又是扯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就是关于个人隐私在网络世界里面的泄密问题。

我想在这之前我们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斯诺登事件。斯诺登事件虽然告诉美国民众说你们的隐私泄露了,但是你们隐私泄露给谁是美国政府,泄露给政府和出卖你的隐私给社会,这是两个性质,而且美国政府方面,在这方面也不会同意,如果说是粉丝跟美国政府的话,美国政府会控制媒体,使得这个方面的消息,尽可能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这一次违法的是美国的一家公司,这个时候为了给自己纳税人一种回报,也为了给自己之前不光彩的形象证明,当然脸书网你就是一个枪打出头鸟,我不揍你,我揍谁,我要宣布,我要为所有人的隐私权进行负责,至于说之前发生的斯诺登的时间,大家一笔略过,别想了。
与此同时,脸书网的用户遍布全球,几十亿的用户啊,人类的总人口数不超过100亿,想想全球两个人里面就一个人使用脸书网,如此庞大的影响量如此大的用户团体,一旦发生问题,其他的用户都会觉得我的隐私会不会也被泄露了。
一旦没有人去使用脸书网,或者对于脸书网的安全性能产生质疑,这个世界上可不单单只存在一个脸书网,比如说脸盆网也可以。
试想连Facebook这样科技精英汇集的全球顶尖互联网公司都无法防止数据泄漏,那么其他大大小小无数的网络科技公司还有什么信息安全可言?说明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还很不健全,根本不堪一击,而基于各种互联网技术开展业务的各类公司也面临很大的业务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Facebook事件引发了全球市场用户及投资者对现今基于互联网技术大肆扩张的各类公司前景的担忧和信任度的下降。
近几天,Facebook“数据门”一事持续发酵。英国数据公司剑桥分析从Facebook 开放接口中获取了5000 万份用户数据,相当于近四分之一的美国选民,先不管它是否成功帮助特朗普成功赢得美国大选,如果真能左右选民的行为,无疑会对美国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有证据表明这家数据分析公司的确为特朗普在选举期间提供了大数据服务,这些服务是精准定位的,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性格行为,提供精准的、影响选举的参照。
舆论几近失控之时,扎克伯格终于发声,承认Facebook在保护用户数据方面出现漏洞,坦诚地表示Facebook没能保护好用户数据,梳理了Facebook应对数据门的时间线,并列出了即将落实的应对策略。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已经就数据泄露事件展开调查。此次调查是Facebook自成立以来遭受到的最为严重的政治及法律危机。
“得数据者得天下”,但如何用好数据这把利剑又不伤及用户和企业自身。其实Facebook,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一直就在通过数据分析算法记录用户信息,计算分析用户的性格、行为,倾向等,不断优化向用户展示的信息,一直影响用户的浏览和购买行为。大家可能觉得这是市场行为,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技术进步,但利用用户的信息来影响其人的政治倾向,这就是影响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与便利的同时,个人数据也被互联网记录,且越来越多地暴露于网络之中,衣食住行、社交习惯都能在大数据中有迹可循,那么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引发社会的恐慌,被曝光的案件及个人数据泄露体量大幅上升!
信息年代,个体被时代洪流裹挟前行。人们在享受科技与互联网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丧失了许多自由。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信息,是媒体为我们选择的。我们思考的,是经过信息的影响之后产生的。
人的很多行为其实并不是理性思考,而是自己的情绪影响,而人的情绪则可能被难以察觉的手段影响,从而影响其行为,
信息被加工,并不断强化,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思考,这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也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