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蕉叶
监制:中国科学院打算机网络信息中央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创造的毫秒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这是 FAST 继创造脉冲星之后的另一主要成果。这颗毫秒脉冲星J0318+0253的周期为5.19毫秒。

图1 新创造的毫秒脉冲星 PSR J0318+0253 位置和积分脉冲轮廓。(左图)PSR J0318+0253所在伽马射线巡天图像的位置;(右图a)FAST 一小时跟踪不雅观测得到的射电波段积分脉冲轮廓;(右图b)折叠 Fermi-LAT 累积9年数据所得到的伽马光子积分脉冲轮廓。
啥是毫秒脉冲星?FAST之前找到的脉冲星又是啥?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脉冲星?
不理解脉冲星?戳这里补课: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望远镜找到新脉冲星!
FAST首秀实力不俗!
(https://mp.weixin.***.com/s/S1danGw8hMQYHWxgWkO23Q)
望远镜对准脉冲星进行不雅观测,每每能收到周期性的脉冲旗子暗记。这也正是脉冲星名字的由来。而这个周期,便是脉冲星一个主要不雅观测参数。有人可能要抢答了:毫秒脉冲星便是周期是毫秒量级的脉冲星。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大略。
故事还是要从脉冲星的分类讲起。虽然脉冲星的分类和它的周期有关,但并不但是单单依据周期进行“一刀切”,而还要看周期变革率。
我们不雅观测到的脉冲星旗子暗记,虽然在短韶光内周期险些看不出变革,但如果剖析永劫光的不雅观测数据就会创造,它们的周期是会变革的。而周期变革的快慢,即周期变革率,也是脉冲星一个主要的不雅观丈量。
如果以脉冲星的周期为横轴,周期变革率为纵轴,在二维图上点出已知的脉冲星,那么将得到以下这么一张神奇的关系图。
图片来自《脉冲星天文学》(英文)一书。
图2 脉冲星“周期/周期变革率”关系图。把稳图中横轴利用了对数坐标,纵轴虽然是线性坐标,但数值是取对数之后的。
大家可以看到,图上的标记大致分成了三块。
l中间紧张由玄色点组成的一块数量最多,我们有时统称其为“正常脉冲星”,周期大概在0.5秒旁边。周期变革率则解释每隔一秒这些脉冲星的周期就会缩短大概10的-15次方秒。
l右上角有少量空心三角形抱团。不雅观测表明这些脉冲星的磁场比较强大,以是我们称它们为“磁星”。磁星的周期比正常脉冲星要长一些,周期更不稳定(周期变革率更大)。
l左下角紧张由带圆圈黑点组成的一坨,便是本日的主角——毫秒脉冲星。这些脉冲星的周期大部分在10毫秒以下,同时它们的周期变革率比正常脉冲星小了约十万倍。
毫秒脉冲星是从正常脉冲星变来的?!从上图可以看到,如果纯挚以周期“一刀切”,那么有一小部分的正常脉冲星(紧张是正常脉冲星左上角部分)也会被划分到毫秒脉冲星里面。
以为笔墨看的晕的直接看下图。
图3 三类脉冲星分布示意图。
为啥要在意小部分正常脉冲星是否被缺点地划分到毫秒脉冲星里面呢?
由于这两者的性子不一样啊!
我们看到,图上用了不用的符号来表示脉冲星。不用的符号代表了对应的脉冲星带有附加属性。带圆圈黑点是处于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五角星是和超新星遗迹挨在一起的脉冲星;空心三角是伽马或X射线不雅观测到的脉冲星;实心三角是在射电波段没有辐射的脉冲星。
这里只说说个中的两类: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及与超新星遗迹一起的脉冲星。
仔细不雅观察脉冲星“周期/周期变革率”关系图,我们会创造那些与超新星遗迹在一起的脉冲星(五角星)都集中在正常脉冲星左上角。脉冲星出身于超新星爆炸,而超新星遗迹便是爆炸遗留下来的气体。著名的蟹状星云便是一个超新星爆炸遗迹,而星云中间还有一颗著名的脉冲星,即蟹状星云脉冲星。
为啥只有这么少量的脉冲星是待在超新星遗迹边上的?答案是:这些都是些年轻的脉冲星。而当脉冲星“终年夜”(这里只是表示年事变大,不是指体积、质量变大)之后,就会离开“襁褓”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吉他星云及个中的脉冲星。
图片来源:http://www.astro.cornell.edu/~shami/guitar/
图4 编辑自海尔望远镜于1992年拍摄的吉他星云图片。
在吉他星云“琴头”部位里藏有一颗脉冲星。一样平常认为,这次超新星爆炸得不宁靖均,使原来天生于“琴腹”中的脉冲星被炸飞了出去,逐步地拉涌如今看到类似吉他的星云形状。由于这颗脉冲星被炸飞出去的速率很快,现在正以大约1600公里每秒的速率阔别星云,以是如果每隔几年去拍一张照片,能看出星云明显被拉得更长了。
图片来源:http://www.astro.cornell.edu/~shami/guitar/
图5 哈勃望远镜于不同年份拍摄的吉他星云,能明显看出星云变长了。把稳,图中背景恒星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只有星云形状变革。
以是,随着韶光的推移,很多脉冲星就阔别了其原来所在的超新星遗迹。此外,根据能量守恒我们知道,脉冲星不可能一贯辐射能量而不丢失能量。脉冲星丢失的正是它的自迁徙改变能。这将导致它的周期逐渐变短,进而逐步落入到正常脉冲星那一大团黑点里面了。
如果故事连续发展下去,脉冲星的自转能量进一步丢失,那它在“周期/周期变革率”关系图中的位置就会逐步往右下角移动,终极进入右下角灰色三角区域——脉冲星“宅兆”区。进入宅兆之前,脉冲星的辐射会变得时有时无,终极进入宅兆“去世去”,不再发出辐射。不过“宅兆”区仅仅只是理论研究结果,实际上也有“僵尸”脉冲星存在(处在宅兆中但仍旧发出旗子暗记)。
FAST此前创造的脉冲星,都属于“正常脉冲星”。个中有一颗比较靠近“宅兆”,辐射时有时无,很多时候探测不到它的旗子暗记了。
有一部分脉冲星比较幸运,它们边上有其余一颗恒星。这便是双星中的脉冲星。这些脉冲星,当间隔边上的恒星足够近时,可以通过接管对方的物质来“抵抗朽迈”。在接管物质的过程中,这些脉冲星的自转速率会越来越快,脉冲旗子暗记的周期随着变短。它们的周期变革率也会变小,即周期更加稳定。它们就这样靠着他星的能量,逐步地从“正常脉冲星”那一堆分布中朝左下角移动,终极成为一颗毫秒脉冲星。
我知道大家看字又要看晕了,请看下图总结:
图6 正常情形下,脉冲星大致沿着带箭头赤色实线生老病去世。小部分脉冲星靠着吸积伴星物质,沿着带箭头赤色虚线发育成毫秒脉冲星。
脉冲星的分类,终极还和它们的蜕变阶段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不能单靠周期来划分脉冲星类型的缘故原由之一。
以是回到题目,这次创造的毫秒脉冲星究竟是个啥?
答:是一类依赖吸积伴星物质加速成为周期又短又稳定的脉冲星。
呵~科学家们还真是严格呢!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威信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领悟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