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区。 图片来源:三峡日报
定位培植天下旅游名城、区域性中央城市的宜昌市,要举办嫘祖、屈原、昭君、关公等文化旅游节,从游客“过田地”升级为“目的地”,从“卖山水”转为“卖文化”、“卖体验”,成为“大家神往的心灵归属地”。
3月21日,宜昌市政府官网发布《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市游客接待规模将打破1.25亿人次,文旅家当综合收入打破2000亿元;建成1-2个天下级旅游景区或旅游度假区。

《方案》体例组组长、宜昌市政府文化旅游专家顾问、三峡大学教授阚如良4月初接管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是旅游不雅观念的提升,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卖文化、卖体验是一种深度参与、交互式的知足,游客在此过程中将感到收成和被尊重。”
公开信息显示,济南、昆明等省会城市均提出要从旅游“过田地”向“目的地”转变,西安等城市亦大力打造“卖文化”,作为一个非省会城市,宜昌将如何突围而出?
“卖文化、卖体验”给游客知足感
据《三峡日报》宣布,3月4日,宜昌市长马泽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谈论《方案》等文件,就干系事情进行安排。会议哀求,推动宜昌旅游由“过田地”向“目的地”,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让旅游有“文化味”,让文化有“烟火气”。
宜昌在3月21日公布的文旅《方案》中提出,要建成国家文化家当和旅游家当领悟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城市等目标,让宜昌成为大家神往的心灵归属地。
《方案》亦未回避问题,将“山水不雅观光同质、休闲娱乐单一,引爆性文旅产品稀缺,从‘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亟待破题”列为宜昌当前文旅家当的紧张问题。
阚如良见告澎湃新闻,由“卖山水”向“卖文化”、“卖体验”转变,是旅游不雅观念的提升,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游客视角看,宜昌的山水固然壮美,初见大概新鲜,却难以多次重游。而‘卖文化’、‘卖体验’是一种深度参与、交互式的知足,游客在此过程中将感到收成和被尊重。”阚如良表示,从产出效益看,“卖山水”纯挚的门票经济色彩,经济代价并不高,而“加点文化、山水涨价”,在自然风光中植入文化内涵,融入二次体验消费,将会直接提升旅游区经济收入。
他表示,此外,从文化传承来看,“卖文化”、“卖体验”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方面都起到主要意义。
如何转向“卖文化”、“卖体验”?
《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线路,举办嫘祖、屈原、昭君、关公等文化旅游节,设立文化旅游家当孵化基地等详细方法,形成由“旅游+”或“+旅游”转变为旅游向其他家当赋能。
在《方案》“建好文旅佳构”章节中,“体验”成为线路、购物、演艺、美食、研学等旅游全链条的一个主要关键词。
屈原祠。图片来源:宜昌发布
要做旅游目的地的城市们
澎湃新闻把稳到,由“过田地”向“目的地”、由“卖山水”向“卖文化”转型,曾涌如今多地的旅游发展方案中。
2018年12月,时任济南市旅发委主任郅良在济南电视台问政节目现场表示,争取用最短韶光,实现济南由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变。2019年5月,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对昆明市旅游市场进行专项察看,提出努力将昆明从旅游中转站和集散地转变为旅游目的地。
“网红”城市西安则是“卖文化”旅游的先行城,2018年以来,“西安年·最中国”主题活动在每年春节举办。据《华商报》此前宣布,在“西安年·最中国”首次举办的春节期间,西安共接待游客1269.49万人次,同比增长66.56%,实现旅游收入103.15亿元,同比增长137.08%,均创历史新高。
在《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方案》中,“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办法传播文化”连续成为未来西安文旅奇迹发展的理念。
比较这些传统旅游强市和同在长江沿线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宜昌的文旅业还有着明显差距,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整年,宜昌市共接待游客890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5.65亿元。受疫情冲击,湖北全省2020年接待游客量及旅游收入均有所低落,但宜昌当年游客接待量规复至7752.72万人次,已超过2018年的7738.23万人次。
澎湃新闻比拟2019年湖北各地旅游统计数据创造,宜昌市游客总量及旅游收入仅低于省会武汉,高于襄阳、恩施、十堰、荆州等市。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外,“十三五”期间,宜昌市每年至少保持15%的游客量增速、至少13%的旅游收入增速。
“随着疫情掌握向好,‘十四五’中后期文旅消费估量将迎来反弹式发展。”阚如良说,同时,疫情期间宜昌文旅也表现出良好韧性,游客量、总收入都位于全省前列,这更加肯定了未来宜昌文旅发展的信心和上风。
冲破“就旅游而旅游”的单向思维
三峡大坝全景。 图片来源:三峡大坝
目标已定,宜昌如何实现?
作为这次宜昌文旅《方案》体例组的组长,阚如良认为,宜昌聚焦天下旅游名城发展目标构建的“五大体系”,是这次《方案》的一个亮点。
这“五大体系”包括打造两坝一峡、长江游轮、屈原文化和十大佳构等系列产品体系,壮大数字文旅等上风家当集群,促进文旅体家当集群内领悟和家当链高下游外领悟,形成“双领悟”的家当体系等。
阚如良着重阐明了文旅体领悟的家当体系,他强调,这次《方案》提出的领悟,并非纯挚“旅游+家当”或“家当+旅游”的关系,而是要冲破过去“就文化而文化”、“就旅游而旅游”的单向思维,把文化和旅游、家当和奇迹统筹起来考虑。“例如《方案》中提到的宜昌国际烘焙大赛,将产生家当领悟浸染,通过与本地有名上市企业互助,从多个方面促进宜昌文旅消费、企业增效、品牌传播。”
根据湖北省旅游业“十四五”方案拟定的目标,至2025年“十四五”末,湖北全省将实现旅游总收入1万亿元目标。在宜昌文旅“十四五”方案中,提出在“十四五”末,宜昌将实现文旅收入2000亿公民币的目标,占全省目标的1/5。
阚如良阐明,因文旅高度领悟,此目标由旅游及文化家当收入共同构成,个中纯挚由旅游业贡献的收入估量超过1300亿。
沿长江旅游城市的互助操持
澎湃新闻把稳到,“国际化”也在这次宜昌文旅《方案》中被提及:“融入国际海内大通道”,详细打造“一带一起”主要节点城市,建发展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城市,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进出口商贸等国际资源和平台,强化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沿江国际旅游城市的互助。
此前在2021年12月31日公布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方案》中,并未提及“国际海内大通道”的干系表述。作为湖北的一个省域副中央城市,宜昌为何提出此项目标?
宜昌市兴山县昭君村落古汉文化游览区。图片来源:宜昌发布
对此,《方案》体例组组长阚如良阐明说,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必须要用好海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特殊是环绕“一带一起”倡议,作为“嫘祖故里”的宜昌可以充分发挥节点城市浸染,利用好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进出口商贸等国际资源和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文化互换和文明对话”。
他表示,“十四五”期间,宜昌将推动4条高铁培植及三峡机场三期扩建,提升对外交通能级,国内外游客集散地功能将更加突出,“宜昌恰好位于长江中上游交汇处,依托三峡工程、长江航道,按照‘内河游轮旅游第一品牌’的标准,建起长江游轮母港,通过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国际化城市互助,进一步拓宽宜昌发展的‘新格局’。”
在竞争与折衷发展方面,澎湃新闻把稳到,《方案》中既提到“主动作为、提高站位、争先进位”,又提出“强化区域协作,推动上风互补、资源共享”。
阚如良认为,若文旅资源“同质化”则只有竞争而无互助,实现竞争互助的良性统一,意味着宜昌需在文旅项目“长板”上做到极致,同时将自身“长板”与其他区域“长板”相捆绑,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阚如良列举了此前宜昌发起的“重走昭君路”旅游专列,通过“昭君故里”的文化品牌,勾连起宜昌、西安、包头、呼和浩特等多城旅游资源,实现互助共赢。
“总体而言,应把宜昌文旅发展置于‘一带一起’倡议、长江经济带、湖北省‘一主两翼’等多个‘区域发展共同体’层面展望,实现‘自转’与‘公转’的统一。”阚如良表示。
任务编辑:王韡